学人访谈|我爱故我在:从生命美学到生命哲学(2)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潘知常:爱是自由的觉醒的必然产物。自由的觉醒必然伴随着爱的觉醒。
人不是别人达到目的的手段,而永远只是他自己的目的。因此,不允许自己被别人当作手段,也不允许把别人当作手段。真正的爱就是维护自由并且让他人也自由。我爱自己,同时也能够把他人当作自己去爱。换言之,只有我能够把他人当作我自己那样去爱,我才做到了真正地爱自己。马克思说:“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等等。”因此,西方学者蒂利希才指出:爱是人生的原体验。这也就是说,爱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体验。你是一个人?那你就一定会与爱同在。你要像一个人一样去生活?那你也就一定要与爱同在。爱,是对于人类社会人类生命的“在”或者“不在”的终极关怀。保罗说:“我活着,然而不是我活着,而是基督在我身上活着。”我把这句话推演一下,“我活着,然而不是我活着,而是爱在我身上活着。
”正如西方《圣经》的《新约》说的:“你们必通过真理获得自由”,我把这句话再推演一下,“你们也必通过爱获得自由”。因此,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佐西马长老才会说:“用爱去获得世界”。
Q2.您在1985年曾批评“冷美学”,提倡构建“源于生命,同于生命,为了生命”的“新美学”。请问,您如何看待“新美学”与新轴心时代价值传播的关系?是否可以说,新美学就是一种“新轴心时代的价值传播”?
潘知常:生命美学当然是“新轴心时代的价值传播”。我在1985年提出生命美学的时候,就是因为注意到了实践美学的冷冰冰的、无视生命的根本缺憾。因此,生命美学不但是美学,更是哲学——一种新哲学,在它的背后,意味着全新的价值观念的提升和转型,这就是我所说的“我爱故我在”。生命即爱、爱即生命和因生命而爱、因爱而生命,隐含于其中的是从彼岸的上帝回到此岸的人之后的第二次人类的人道主义的革命,也是人类价值观的第二次革命,我称之为“爱的革命”!因此,对于生命美学的关注,必须进而去关注在它背后的生命哲学,也必须进而去关注在它背后的价值传播。
而且,必须看到,走向哲学也是美学的必然。因为哲学研究的非哲学化倾向始终都令人遗憾地存在。哲学曾经以科学、道德、宗教的面目出现过,哲学曾经从真出发(西方),哲学也曾经从善出发(中国),哲学研究有过科学化、道德化乃至宗教化,然而,其实哲学应该禀赋的面目却是美学。因此,真正值得期待的恰恰是哲学研究的美学化。这样,也就必然成为“新轴心时代的价值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