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访谈|我爱故我在:从生命美学到生命哲学(7)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潘知常:在新的发展中,中国文化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因为中国文化与古希腊文化、印度文化一样,都不是人类文化的因变量,而是人类文化的自变量,因此在形形色色的文化中并不是所有文化都具有世界影响,也并不是所有文化都参与创造人类的历史并且因此而具有世界时代意义。可是,因为内在地靠近人类的根本价值,也内在地隶属于人类的根本价值,中国文化有着极为重大的特殊意义。因此,找到一种打开世界的中国方式,将是中国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Q6.您如何评价新科技发展对文化精神和信仰体系的冲击?展望未来,人类文明的价值共识之形成是否会由中国及其传统主导?原因何在?
潘知常:新科技对人类精神的冲击引人瞩目。在我看来,它首先有其积极的意义,因为,它不但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精神的曾经被遮蔽了的诸多领域,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人类精神的自我反省。当然,它也有其缺点,这就是,在它背后所隐含的抽象的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至于中国文化是否可以主导世界,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提问方式,当今世界应该追求的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也应该追求的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Q:其中的缺点,您能否说得更具体一点?
潘知常:人类总需要一种“非如此不可”的东西。“沉重”或者“轻松”,在人类文化的历程中无疑就是一种“非如此不可”的东西。对它而言,现实生活永远并非“就是如此”,而是“并非如此”。而且,对于生活,它永远说“不”,而对理想,它却永远说“是”。世界、人生都犹如故事,重要的不在多长,而在多好。这,就是它的坚定信念。俄狄浦斯的自残,安娜·卡列尼娜的自杀,贾宝玉的出家,泰戈尔的主人公的拆骨为柴,高尔基的主人公的燃心为炬,以及“理想在别处”、“幸福在别处”、“爱情在别处”、“美在别处”、“火中凤凰”、“锁链上的花环”、“彼岸世界的枷锁”、废墟上的“蓝花”和“重如泰山”与“轻如鸿毛”的对比,则正是这一文化的写照。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神圣文化。其根本特征,则是:“非如此不可”的“沉重”。
然而,进入20世纪,这种“非如此不可”的“沉重”却逐渐被“非如此不可”的“轻松”所取代。对它而言,现实生活永远不是“并非如此”,而是“就是如此”。而且,对于生活,它永远说“是”,而对理想,它却永远说“不”。世界、人生都犹如故事,重要的不在多好,而在多长。这,就是它的坚定信念。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物性文化。其根本特征,则是:“非如此不可”的“轻松”。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