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不入流的稻米,怎么就变成了“五谷之王”?(7)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这种挑剔余劲十足。清代的八旗贵族爱米,但八旗兵丁与普通官员却不喜欢吃。清代冯桂芬记录,他们更愿意把稻米换成钱,再用钱去买杂粮,真正愿意去粮仓亲领稻米的,百不得一。有学者考证,稻米来到中国北方,要么卖给贵族,要么卖给了生活在北方的南方士兵与官员。
要说个中原因,生物学上的解释也许可以考虑:食物需要相应的消化酶分解,早期稻米昂贵,百姓吃得少,吃得越少,消化酶就越难被培养出来。冷不丁一吃,常有人表示食之病热,白话就是消化不良,如此,吃得便越来越少,直到走入看似不可解的循环。今天,中国南米北面的饮食差异仍在,若论源头,真是各自先民用嘴投票的结果。它已然被写入我们的DNA 序列,挣扎自是无用,不如放下,与自己和祖先和解。
其实,哪怕没有身价昂贵的因素,稻米入“五谷”也未必够格⸺它虽走过百万年崎岖的旅程,但它的对手们,也无一不是饱经风霜。

曾经不入流的稻米,怎么就变成了“五谷之王”?


在小麦被充分开发之前,北方首要主食是稷,也就是小米。随着小麦崛起,稷逐渐式微。少有人知,小麦是舶来品。9000年前,西亚人最先驯化小麦,它一路向东流传,进入中国境内是大约 4500年前。水稻步履艰难,连一条长江区隔开的饮食差异都很难跨越,但小麦进入中国后便很快适应了环境。甚至,早期中国人并不知道小麦的正确食用方法,他们将小麦带皮上锅蒸熟,做成麦饭,口感味道自是很差,但也总比又贵又吃不惯的稻米好。到了唐代,胡人带来的胡饼为中国人演示了小麦的正确吃法后,各种面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自此,五谷格局正式被改变。
到了唐宋时期,中国人的主粮基本只剩三种,那就是粟、麦、稻。而水稻,这个曾经不入流的边缘物种,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逐步登上了“五谷之王”的位置。
地理学家陈正祥说,秦汉时代,北方地区每平方公里有100 ~ 200 人,在繁荣的关中地区,相同面积人口密度达到 200 人以上,而同时代的南方,相同面积人口密度至多不到 10人。此后数百年,即使经历了一次东晋的衣冠南渡,中国北方的人口数量都远远多于南方。直到 755 年,中国人口史上的又一次重要转折点开始出现。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