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昭:演——一个明清小说学的核心理念(6)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显然,批评家已经注意到了《西游记》人物的符号性:唐僧师徒四人、马、魔等,都是人的感官之符号。唐僧为什么叫“唐三藏”,清代张书坤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西游记》人物的符号性,他认为,“三藏”指的是真经,是《大学》的三纲:明明德、新民、止至善。“唐三藏”由《大学》之三纲而命名。这是不同批评家的不同解读。
那么《西游记》的作者真的是把笔下人物当成理念符号吗?如果比较一下元末明初杂剧《西游记》每折题目与明代长篇章回小说《西游记》的回目,我们不难看出后者在理念推演上的创作意图。
杂剧《西游记》全剧六本二十四折,前二本为陈光蕊故事,其折目如“之官逢盗”、“村姑演说”,是一个写实的故事。即使是第三本讲孙悟空的故事,其折目也是“神佛降孙”“行者除妖”“猪妖幻惑”之类,讲述的是有妻子、有兄弟姐妹的孙行者与冒名娶妻的猪八戒的市井味十足的故事。

陈维昭:演——一个明清小说学的核心理念


胡胜、赵毓龙校注《西游戏曲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5月版。
小说《西游记》则以佛理结撰故事,前七回即是一个从“灵根育孕”到如来“定心猿”的故事,以“心猿”指称孙悟空。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更是一则以佛理推演故事的典型例证。所谓“六贼”,是六个拦路抢劫的强盗。但作者将此六人命名为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显然是以佛教所说的“六贼”眼、耳、鼻、舌、身、意去演述故事。
《红楼梦》第一回和第五回,作者以独特的方式告诉我们,他就是有意识地把人物当成理念的符号。第五回的“红楼梦曲”和十二钗判词是贾府及其主要人物的命运图式,后文的人物关系及故事走向即依此图式而展开。
这种创作理念显然继承了《金瓶梅》的“冰鉴定终身”以命运图式推演人物命运和小说整体结构的做法。第一回的“作者自云”已经表达了作者通过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的命名符号性去推演故事的创作理念,表达了全书在处理某些生活素材的创作态度。第五回“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是林黛玉、薛宝钗人物命名的寓意,也是其最终结局的命运图式。
“金克木”的五行生克之理念显然是作者设置这两个人物关系乃至其姓氏的依据。小说第八回写宝玉要前往梨香院看望宝钗,将讲述一个“识玉”的场面,却先以琐事一隔,写了几个小人物向宝玉请安,先是詹光、单聘仁,后是吴新登、戴良、钱华,脂批点明,这几个名字分别寓意“沾光”“善骗人”“无星戥”“大量”“钱开花”。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