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启蒙尝试:以同情超越理性(5)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公意这种共同意志的源头就是同情。因为,同情是最先将人们与自身及血缘关系以外的其他同类联系起来的原初情感,也是人类心灵迈出对他人产生认同与关怀的第一步。
具体来看,卢梭的启蒙同情的道德理想——塑造独立的、具有良知的道德人格,能够遵循天性地对同胞表示应有的关爱,这包含了几层含义。首先,人们表示或者实施同情,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态度和行为。如果刻意避免同情,就是违背了人类的天性。其次,人们具有同情心并不意味着自爱的湮灭,而是自爱的一种延伸。因此,人们对同胞表示应有的关爱不会与爱自己、自我保护产生矛盾冲突。再次,卢梭强调,爱弥儿之所以是一个能够适应社会的自然人,是因为遵循天性,能够排除各种偏见,还有“除了自己的理智外,不为其他的权威所控制”。也就是说,同情的道德人格是一种自由而独立的理性人格。最后,同情是从自爱出发,延伸到与自己最亲近的血亲同胞,而后再扩展到自己的族群同胞、社会同胞,不是世界主义者的博爱。博爱是从大爱出发,以对世间民众疾苦的广博关怀来替代对包括自身在内的小范围人群的关爱,颇有牺牲小我以成全大我的意味。
在卢梭看来,博爱是哲学家式的情感,是违背自然的,而同情才是一种遵循自然的情感。
卢梭描绘了由启蒙同情衍生出的道德价值足以作为一个平等、自由而正义的政治共同体之道德根底的理想蓝图。首先,他试图建构一个以平等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订立的社会公约没有摧毁自然的平等,反而以道德与法律的平等来代替自然所造成的生理上的不平等。而道德与法律约定的原则,就是来自于同情对自爱心(amour de soi)衍生的自尊与虚荣所发挥的减缓与克制的作用。同情使人们通过“感同身受”的方式把焦点放在他人的苦难遭遇上,使人们把自己与他人或同胞的心灵与意志放置在同一水平上。在同情发生作用的时刻,人类的平等性得到最为充分的体现。其次,平等的政治共同体建构与发展的合法性基础在于公意。基于公意,共同体以来自全体成员的强大力量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生命、财产与自由。公意的形成,意味着人们需要开始考虑共同体其他成员的权利与利益。
这些共识是同情产生的动力,也是人类利他的意志与行为的源头。因此,可以认为,卢梭的“公意”不仅是同情情感的意志化体现,更是同情情感的规则化体现。但这种规则只是一种源于同情但没有限定同情的道德规则。显然,卢梭并不打算为具有特定道德意涵的同情作任何限制。但是他没有考虑到,缺乏理性对同情的限定,会为政治共同体带来不堪设想的道德混乱。最后,同情将对个人利益的关注普及到他人身上,形成了一种正义的诉求。这也是同情能够成为一种普遍的政治美德的重要条件。但卢梭提醒人们,同情他人不是以无偿地奉送自己为代价,否则就意味着人们丧失了健全的理智,是疯狂的行径。卢梭阐明,虽然“正义”不是通过智力想象出来的纯粹道德的概念,却是经过理智启发的真正的心灵的爱。同情作为人类种种美德的本原,促使人去研究永恒的真理,去爱正义和美德,进入智者怡然沉思的领域。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