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变化简史:是农民工没错(4)

2023-10-27 来源:旧番剧
资源意味着“可占有”,意味着多寡,意味着“稀缺”,意味着财富。
人类文明从此卷入了以“土地”为目标的零和博弈的争斗。无论是农业部落与采集部落,或是与其他农业部落的相遇,结果往往是血腥的灭绝或吞并,这一矛盾延续至今。
农业生产需要兼顾“过去”、“现在”、“未来”,土地需要农民“付出”劳动才会有收成,从付出到收成具有“时间差”,所以农业活动是延迟回报型的经济,这彻底改变了人类体验与理解时间的方式。
农民亦将人际关系视为人与土地的延伸,所以农民自然不会无偿与他人分享食物。
至此,“人性”有了根本性转型,变成了我们更为熟悉的农业人格:
有了时间即金钱的意识,有了“付出-回报”的工作意识追求私有财产,尤其是土地,不与外族分享产生阶级,通过社会规范习俗维护“阶层权威”
这正是专题开头,我说“今天的人类骨子里仍然是农民”,因为我们的时间意识(时间即金钱)、资源意识(占有更多)、社会身份意识(追求上等阶层),与千万年前的“农业先民”如出一辙。
这也是为什么我常推荐大家可多看严肃的历史人文类书籍,因为“人性”从农业革命至今仍没实质变化。历史一遍遍反复,黑格尔说,人类作为整体从不吸取教训,但我们作为个体却能知兴替、明得失。
然而,农业文明的人性变迁史给了我们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 人性既可以极其“固执”,百十万年来不为所动,但人性一旦启动转变,却又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的在几代人间发生质变,放在人类史中,可谓一眼万年。
三、人性2.1,从农村到城市
采集文明居无定所,自然没心思去创造大型“生产设备”或“居家用品”,而农业文明在同一片土地定居,农闲期有极大动力去发明创造改善生活,文化因而得以在代际间不断传承优化。哪怕偶遇灾荒,只要尚有人幸存,文化精髓往往得以保存。
“文化承继-生产力进步-人口增加”,在此循环中,无论是为了对冲小农经济的脆弱风险,还是为了抵御外族入侵,都需要大规模数量的人类协作,这衍生了「城市」,一种大型复杂社会。
维系这一复杂的社会秩序,需要脱离劳动、从事社会财富分配、利益关系协调的“职业人士”。这一岗职的主要代表为皇帝、士大夫等。
擅长处理信息的“脑力劳动者”从此走进人类历史的中心——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相比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城市文明在「个体身份」、「欲望阈值」、「社会关系」方面又有了实质的变化。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