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幽灵与机器的缠斗史(2)

2024-01-14 来源:旧番剧
纽泽西州马盖特城内由詹姆斯·V·拉弗蒂(James V. Lafferty)创作的“大象露西”(Lucy the Elephant)雕塑。照片大约拍摄于1933年以后。© www.loc.gov
在1886年出版的书籍《象牙之王》(The Ivory King)里,美国自然主义者查尔斯·弗里德里克·霍尔德(Charles Fredrick Holder)带着一种保守主义倾向描述了大象的现状。他在承认大象是“所有野兽中真正的王者、现存最大也最有力的陆地动物,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永不枯竭的奇迹和惊叹之源”的同时,也认为它们已经“穷途末路”。
霍尔德认为,史前狩猎和当代象牙贸易是大象渐趋灭亡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到“英国人正在快速挺进东方,他们在印度修建铁路、引入各种象征着先进文明的进步设施。曾经人们依靠大象才能完成各种大型工程,但现在它们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大象的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
尽管霍尔德对大象抱有同情,但他依然为取代大象的科技鼓掌,认为后者是“一种进步”、标志着“文明的前进”。或许大象的确堪称“野兽之王”,但和蒸汽机车及其他西方科技相比,它们必将一败涂地。
在21世纪这个消费社会,将大象与机器类比是很常见的现象,与大象有关的词汇包括“猛犸”(mammoth,当然,还有“金宝”),这些词汇在推销马达以及无数其他商品时经常出现。但这一类比真正的流行要追溯到19世纪。
当时正值汽机车面世,也恰好是欧洲殖民者在非洲、南亚、东南亚等地区扩张的时候,而这些地区正是大象们的故乡。从西方视角来看,大象强壮有力、令人印象颇深,那些在欧洲和北美由机器执行的工作在这里则由它们完成。然而,与此同时,殖民者们却毫不怀疑现代科技比大象们的畜力劳动更加优越。
除此以外,他们还相信机器最终一定会取代大象,这一种族最终或将面临灭亡的结局。在1854年出版的小说《艰难时世》(Hard Times)中,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广为人知地将“蒸汽机活塞单调的上下运动”和“大象在忧伤而疯狂(的劳作)中头部的运动”相类比,在这部相对来说篇幅不长的小说里,他将这一比喻又重复了四次。
对于西方人来说,大象就好像是殖民地作为“他者”(Other)所拥有的“科技”,因此很容易成为西方强权及统治的幻想对象。与此同时,“忧伤”与“疯狂”这两个词经常同时被用于描述被人类捕获的大象,这也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人们对强大、不可控、破坏力巨大的工业机器所抱有的焦虑之情。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