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出自作家,也出自编辑(3)
2024-01-14 来源:旧番剧
一战后法国通货膨胀,一美元可兑换十余法郎,所以美国人深受当地人欢迎。三教九流的异乡者汇聚古都,海明威在报道中写下:“巴黎是造假和虚张声势之人的圣地。”
“他们基本都是二流子。”他在另一处写道。很快,这个文学青年即将打入该阶层。
海明威夫妇住在乐牧安红衣主教七十四号,环境不佳。“每层楼都有一个难闻的小便池。”当年乔伊斯在七十一号里写过《尤利西斯》。靠着美国朋友安德森的介绍信,海明威拜会庞德。作为艾略特、乔伊斯等作家的伯乐,前辈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后辈毕恭毕敬地在心里骂骂咧咧。虽然心底不喜,但海明威依然讨得对方欢心,庞德开始向文坛推荐他的诗歌和小说。
等进入斯泰因的豪华公寓后,女主人挺喜欢前来拜访的帅小伙,而客人为她的丰满身材吃惊,“开始琢磨斯泰因的每只乳房有多少斤”。当然,这个念头只和哈德莉提起过。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里是这么写的:“斯泰因身材很宽但不高,敦实得像个村妇。”如庞德一样,文学青年依然讨得对方欢心,并逐渐得到冬季下午五点以后的来访特权。这并不常见。
1922年,哈德莉意外弄丢老公的所有手稿。一心成为伟大作家的海明威必须重头再来。1923年,妻子献上另外一击:她怀孕了。
苦闷的记者勤奋地写作,在给编辑的信里自述:“我死都想发表一篇作品。”
海明威(左)与出版人罗伯特·麦克阿尔蒙(右)在西班牙。图片来源:美国肯尼迪图书馆官网
1923年夏,海明威带出版人麦克阿尔蒙和伯德去西班牙看斗牛。他用人格魅力赢得机会:前者为他出版《三个故事和十首诗》,后者为他出版《在我们的时代里》。这两本书一共印刷了不到五百册。之后的蝴蝶效应很难说是好是坏:海明威带着骄傲回到报社,引发上司不满,两人最终闹翻。记者辞了职,打算一心写作。
在得到长子和失去工作后,妻子的信托基金因管理不善突然断流,“让海明威一家一连几个月没有任何收入”。海明威迎来一段一言难尽的时光。“我向每一个人借钱,甚至从我的理发师那里借了一千法郎。我还去纠缠陌生人。在巴黎,我去讨每一枚没被攥紧的铜子。”
家里的食物只够妻儿,海明威不时饿着肚子在外面乱逛。“当你放弃了新闻工作,写的东西在美国一篇也卖不掉,跟家里人说要在外面和什么人吃午饭,那么能去的最好的地方就是卢森堡公园,那里从天文台广场到沃日拉尔路一路上既看不到也闻不到一点吃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