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出自作家,也出自编辑(5)
2024-01-14 来源:旧番剧
由于篇幅太长,珀金斯先将书稿交给同事梅尔阅读。十天后,梅尔拿着一个精彩的篇章分享给珀金斯。很快,编辑部的同事们“都抓了一部分书稿同时看”。最后,沃尔夫收到了出版社寄来的“堪比钻石”的夸赞信件,并商量面谈日期。
两人刚见面,编辑提及书中一个有关妓院老鸨的情节。作者立刻心虚地打断:“我知道这您不能出!我会马上把这段拿掉,珀金斯先生。”
编辑立刻着急地回应:“拿掉?那是我见过最精彩的短篇故事之一!”
那个来自真实事件的情节虽然得以保留,但为了适当的体量,编辑表明依旧需要大幅度删减,“多达一百页”。尽管不乐意,沃尔夫别无选择。
1929年1月初,沃尔夫把出版合同放进贴胸内袋里,“走起路来都轻飘飘的”,随着人流乱逛。之后是拉锯战般的修改:沃尔夫先删去八页,再加入许多段落,“多出数千个单词”。珀金斯控制着作者的表达欲,用几个月的时间和他字斟句酌。通常编辑先提出意见,然后是讨论、争执、妥协、再讨论、再争执……直到八月底,每一处改动都凝聚着编辑的血汗,足足删掉了九万个单词,全文才定稿。
两人共同敲定新书名《天使,望故乡》,来自于弥尔顿诗歌中的一个短语。“在整个编辑过程中,沃尔夫始终对珀金斯的文学造诣充满钦佩和认同,欣然接受了他的种种建议。”
1930年2月,沃尔夫辞去纽约大学教学职务,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第二本书的写作中。像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等人一样,他也去了巴黎,“强迫自己每天工作十五个小时”。在欧洲各地旅途中,作为一个话痨,沃尔夫开启了一个超长篇,“写出了好几十万不可能有用的文字”。人物越写越多,情节一个接着一个,事件不断累积,沃尔夫淹没在自己巨大恢弘的想象中,小说像怪兽一样自我增殖,迟迟看不到完结的尽头。
编辑再一次拯救了作者。
珀金斯将一百多万字的手稿重新分类、拼接、修订、组装起来,使之成为一本可供阅读的书籍。在编辑与作者长达一年的共同努力下,《时间与河流》终于定稿:“四十五万个单词排在二百五十张长条校样上,最后会变成一本九百页的书。”在那年,沃尔夫大约又额外写出五十多万字的篇幅。当然,只有一小部分被选入书中。
1935年,《时间与河流》上市,作者沃尔夫为编辑珀金斯写了一段诚挚的谢辞。他还于日记外写道:“我这辈子,在遇见你之前,一个朋友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