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上海公报”和他们的人生:中美民间交往50年(7)
2024-06-14 来源:旧番剧
1990年谢希德在普林斯顿访学时与沈丁立在校园里的合影傅敏庄到美国后,也埋头在MDA的实验室学习。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与美国在医学技术上还存在着巨大差距。罗凡砚告诉澎湃新闻,那时在美国学习一年,相当于在国内学习好几年,“我们国家开始大量需要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人才,母亲在美国主要是学习分子生物学的技术理论知识,包括操作。尽管她当时年纪也不小了,但是因为老一辈人还是有学习的愿望,所以坚持了下来。”在美国如饥似渴学习知识的同时,傅敏庄还牵挂着远方的家人。那时每月生活费只有大概400美元,傅敏庄要用来租房、支付日常开销,还要省吃俭用,买美国的免税品带回中国。到傅敏庄结束在美国的一年半访学回国时,她带着先锋音响、尼康照相机、松下录像机回到家。“这些东西在80年代都是很高级的,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东西,当时国内卖得很贵,除电视机外,国产的还没有。
”傅敏庄的大儿子罗建新说。
有人回来,有人再出发
和傅敏庄一样,沈丁立在美国也有牵挂着的人。1990年2月,谢希德访问普林斯顿,给沈丁立带来了一封信,是当时他在国内的女友写给他的。女友比沈丁立更早确定了出国的意愿,但由于时代原因,女友的出国之路比沈丁立艰难得多。女友在信中感谢了沈丁立帮助她出国,并表达了她要出国的坚定愿望。而他们曾约定,谈恋爱谈到女友出国那天,因为沈丁立一定会坚持在中国发展。
1990年初夏,女友来到美国。沈丁立坐了十多小时的“灰狗”长途班车前去看望(编注:Greyhound Lines,又名“灰狗长途巴士”,是美国跨城市的长途商营巴士,客运服务遍及美国全境、加拿大和墨西哥),但昔日熟识已成往事。普林斯顿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索科洛夫知道此事后,用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宽慰沈丁立“爱过总比没有爱过要好”。
科研生活纷繁忙碌,很快又过了半年,沈丁立把所有时间与精力用在科研上,在回国前又完成了两份研究报告,分别关于反潜战与中国海基威慑以及南亚核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