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背后竟然还有这条“鄙视链”,选意式还是美式或许并不只是口味差别(3)
2024-06-14 来源:旧番剧
土耳其咖啡更接近咖啡本色
在漫长的咖啡史面前,咖啡过滤史显得极为短暂。埃塞俄比亚咖啡、阿拉伯咖啡、土耳其咖啡这些传统十足的咖啡都是未经过滤的,深受土耳其咖啡影响的希腊咖啡同样如此。如果咖啡没有踏入欧洲,如果咖啡踏入欧洲后同时带去了传统咖啡烹煮方式,如果欧洲人没有在或偶然或必然的情况下开始研制过滤器具……如果没有这一切如果,美式咖啡与意式浓缩都将不会存在,法国人,日本人,越南人,巴西人都将与埃塞俄比亚人一样,在充满香气的房间里花上漫长的时间,去品尝一杯加着各种香料同时浮着些许粉末的咖啡。
这样的情景最终没有发生,因为咖啡在传入欧洲之后,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意式浓缩:革命与精英主义
咖啡在踏入欧洲的同时,就带去了咖啡馆文化。1615年,威尼斯商人第一次将咖啡带入意大利,短短几十年后,咖啡馆就从亚平宁半岛一路北上,一直开到了伦敦。因为奥斯曼帝国严禁出品咖啡生豆,所以欧洲并不具备生产咖啡的能力,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似乎导致了两个结果:其一,咖啡最初主要流行于贵族阶层,埃塞俄比亚人小火曼烹的家常咖啡在无法在普罗大众的生活中出现,咖啡缺乏平民化色彩;其二,相比于咖啡本身的饮用功能,咖啡馆的社交功能更为欧洲人所重视,这进一步加深了咖啡“社交型饮品”的属性。
当然更重要的是,咖啡传入欧洲的时间恰好撞见启蒙运动。在君主们统治的各个王国里,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暗流涌动,新兴的资产阶级精英需要一个合适的社交场合,此时咖啡馆“如约而至”,一举奠定了它在未来几个世纪中的重要地位。
巴黎塞纳河的左岸的“花神”咖啡馆,故事比咖啡还多
在奥斯曼帝国时期,民众在咖啡馆里伟颂讽刺当权者的诗歌;而在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无数诗人、教徒、学生、文学家、哲学家、革命者涌向咖啡馆,去探讨人类未来的种种可能性。思想本身便蕴藏着无尽的力量,汇聚起来的思想更如同炸药——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巴黎咖啡馆内聚集着全法国最无畏的“异端分子”,正是这些人,最终让波旁王朝土崩瓦解。
与其说咖啡改变了欧洲,倒不如说咖啡馆改变了欧洲。咖啡馆开到一个地方,就会自然汇集起当地最激进、最富才华的人士,人们为了气氛与自由来到咖啡馆,咖啡反而成了锦上添花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