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象读《历史书》︱那诸神之香膏,人的荣耀(下)(10)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所罗门晚年,心被妃嫔扭了,朝向异神”。以色列是近东小国。立国之初,虽经大卫征伐四方,外患一度消弭,但为维护国中部族和睦并巩固邦交计,王室联姻与宗教宽容,实为唯一可行的策略选择。其利弊成效,如何运用,大卫以其实用主义的“后果主义”哲学做了示范。所罗门没有理由改变。事实上,所罗门去世后南北支族裂为两国,双方都继承了大卫之子的政策遗产。北国以色列前期颇为兴盛,如经书贬斥的昂力、牙哈父子及耶胡三朝,曾击败摩押和亚兰诸部,且商贸发达。可见宗教宽容未必是国力的病害。而北国覆亡后,申命宗写经人颂扬的南国犹大的两位贤君,希士迦和约西亚,却是取消宽容、打击异教异端的改革家。其时犹大已沦为大国的藩属,在亚述和埃及两霸间摇摆。宗教改革,从禁拜偶像、谴责与外族通婚,到拆毁各地丘坛、集中祭祀于耶京圣殿,再到宣传上帝降神迹解围却敌;
这一系列激进措施,实际是弱邦求生存的最后尝试。但改革也终究未能阻挡强敌入侵和王朝的衰朽。希士迦清空府库献银,乃至剥下圣殿各门包敷的金子,才换得亚述王撤兵。约西亚则误判形势,贸然拦截埃及大军而战死。法老将继位的犹大王子幽禁了,另立新王,并罚全国赔款(王下18:13-16, 23:29-35)。
所罗门去世后南北支族裂为两国——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历史地看,所罗门最大的错误,智慧王丧失政治智慧的一个症候,是晚年好大喜功,强征劳役。如此套“苦轭”压榨以色列人,重新点燃了北方支族的分离主义火种。而这时王国南北皆不太平,红岭和亚兰先后起事,做了“大卫家”的敌手(王上11:14以下)。所罗门似乎汲取了父亲在立储问题上的教训。至少据经书记载,儿子宽民(rehab`am)的继位未起波澜——也许王储的众多竞争者先已失势。然而,智慧王看走了眼,或者没能够细心考察并锻炼接班人。宽民远非合格的君主,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搞砸了,丢了半壁江山。
本来新王到石肩召集以色列会众,北方十支族请求减免劳役,政治上很敏感,须妥善处理。可是他不听父王的旧臣劝谏,反而宠信亲随,“几个跟他一块儿长大的年轻人”,傲慢回应并侮辱请愿者。结果引发暴动,管劳役的大臣被砸死,自己狼狈逃回耶京。就这样,“以色列反出了大卫家”,王国一分为二:南北对峙,争战不断(王上1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