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新刊|长安:说太宰,话《惜别》(2)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1
一
1
太宰作品早期(一九三三至一九三七年)晚期(一九四五至一九四八年)风格相近,逞才使性,多写一己的颓败苦难没落毁灭。创作《惜别》的中期(一九三八至一九四五年)适值中日战争,太宰告别从前的颓靡生活,迈入第二次婚姻,锐意靠一支笔打开生路,几年里家庭生活及创作风格皆趋平稳,佳作不断。不少研究者认为中期乃太宰的巅峰期。
太宰治(Osamu Dazai,1909-1948,来源:goodreads.com)一九四〇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鸥》中名叫太宰的主人公自述:“感觉像被塞进一辆高速列车,没人告诉我开往何方。列车轰轰隆隆,过山地、过海滨、过铁桥……呆看飞来飞去的风景,手指在车窗画侧脸儿,画了又擦。……枕下,车轮疾驶,声声凄怆。”小说中两次提到的“过山地、过海滨、过铁桥”乃童谣《火车》中的歌词,太宰于列车粗暴的轰鸣中听出哀切的女童合唱,勾勒出一幅荒凉幽暗的战时心像风景。战后,太宰在《十五年间》一文中回顾道:“真是个混账年代。那段日子无论在爱情上还是在信仰和艺术上,我行我素都难上加难。”
太宰因体检不合格而免于兵役,不必如武田泰淳般因从戎经历终生纠结。不过守在日本日子也不好过,一九四二年发表于《文艺》杂志十月号的短篇小说《花火》便因不合时宜被当局命令全文删除。太宰于是韬光养晦,由耽写自我转向借用历史人物、民间传说,以一股“乡下人的死拧劲儿”(《十五年间》)顽强地写将下去。一九四二年出版《正义与微笑》,一九四三年出版《右大臣实朝》,一九四四年出版《津轻》,一九四五年出版《新释诸国故事》《御伽草纸》《惜别》,独自撑起文坛半壁江山。相马正一认为“中期诸作除一本失败,其余皆作者艺术精神之圆满结晶”(《太宰治评传》)。这一本说的应该就是《惜别》。恰如《赤地之恋》在张爱玲研究界尚无定论,《惜别》在太宰研究中亦是棘手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