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帝国》:土豆如何从受人鄙视的怪植物,转变为今天的主食?(3)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土豆帝国》:土豆如何从受人鄙视的怪植物,转变为今天的主食?


《土豆的神话》(2021)海报。
据说在欧洲其他地方,要想征服公众的舆论也需要采取几乎相同的计策。在希腊,19世纪早期的民族主义者依昂尼斯·卡波迪思特里亚斯,据说是以极其相似的策略,说服了持怀疑态度的希腊人接受土豆。卡波迪思特里亚斯命令把土豆倒在纳普良的码头上并加以看管。谣言开始散布,说既然土豆得到那么好的保护,它们一定很贵重。不久就有人想偷这些“值钱的”土豆。由于守卫们被告知不要理会偷窃行为,因此没过多久整批货就消失了。土豆至今仍然是希腊菜肴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故事在欧洲流行文化中广为流传。我与许多人交谈过,他们讲述了在学校学到的这些土豆英雄和他们克服顽固阻力的事迹。这些营养方面的慈善举措,通常是在饥荒或粮食短缺的特殊时刻典型呈现的应急响应。在普鲁士,据说是18世纪40年代反复发生的饥荒,促使腓特烈大帝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土豆种植的法令。支撑这些故事的假设是,政府推广一种受欢迎的粮食,是特定短缺时期的自然反应。
可以肯定的是,18世纪的粮食短缺,将富人的注意力引向饥饿造成的人道主义后果和政治后果。在1750年到1815年的半个多世纪里,几乎持续不断的战争,以及不断增长的人口,给粮食供应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过,这样的事件,应该被放在更广泛的背景下。招募和装备庞大军队的需要、对粮食贸易自由化影响的调查、有用农业知识的传播导致的当地社会的形成、对农民和劳工酒精消费的束手无策、减少婴儿死亡率的计划,以及土豆推广,共同成为粮食与国家富强之间关系的更大的重组概念的一部分。以这种角度观察18世纪对土豆的着迷,就会发现个人饮食与启蒙运动时期出现的政治经济、公共卫生和有效治国等新观点之间的联系。
认识到这些联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粮食短缺与政府反应之间的历史关系。饥荒曾长期困扰着欧洲,“饥荒”解释了18世纪对土豆的巨大兴趣,但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只有在18世纪,政府才开始通过推广特定的粮食来应对短缺。从饥荒有时夺走多达40%当地人口的17世纪,到18世纪,所发生改变的,并不是饥荒的发生率和严重性的增加——学者告诉我们,饥荒的频率实际上降低了。发生改变的是塑造健康人口的新治国模式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