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南: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朝信息渠道研究为例(10)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我们说到信息,首先会问真实不真实;我们还需要追问的是,到底谁真正关心信息是不是准确真实?是信息的申报者?汇集者?筛选者?朝廷的决策者?究竟谁真正关心?君主宰执期待获知天下信息,但“玉色”、朝旨恰恰可能是信息阻滞扭曲的原因。当时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呈报、核查制度,但是也有各类官场生态的影响。官员们有的窥伺动静,隐瞒、虚报;有的无所作为,怠惰、漠视;有的体察上情,搁置、淡化……所以我们看到,信息渠道并不是通畅的道路,不是说有渠道,信息自然就会流通。不同的核心关切和利益诉求往往是信息保真或失真的原动力,我们不能简单地以“非真即伪”的观念去认识流通中的信息;关注信息流通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关系”与“行为”,才能更切实理解制度在现实环境中的运转逻辑。
在帝制社会中,朝廷关注的焦点在于国家的政治秩序。对官员治事“实迹”的追求,是从属于维系整个官僚体制的需要、从属于政治安定之“大局”的。这就决定了所谓“追求实迹”的努力,并不是没有条件的。
有些看似被制度“防范”的做法,事实上可能是体制习用而不可或缺的运行方式。对于某些制度的“空转”,观察者批评其空”,体制内注重其“转”;今天的研究者批评其渠道不畅,当年的操控者在意这系统格套俱在,可供驱使。
现在我们常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能让权力对制度形成过多的干扰。与此相关的问题是,靠“谁”把权力关进笼子 里?通过什么方式去“开/ 关”?另外,用什么制度去激励哪些可能性?用什么制度去限制哪些权力?这不是单纯的制度问题,而是与影响制度的多重内外因素,或者说与“制度文化”密切相关。
我所理解的“制度文化”,既包括刚性的制度条款和规范, 也包括延伸笼罩于条规之外、浸润渗透于制度之中,无固定形式踪迹又无处不在、影响制度生成及其活动方式的“软”环境。这些软环境包括多种因素、多重关系,包括时人对于制度的认知与 态度、制度运行过程中发生作用的社会关系,以及与制度实施 互动”的政治文化效应。
“制度文化”是多种因素互动积淀产生的一种综合状态。其中包括制度规定本身,也包括制度的设计者、执行者、干预者、漠视者、扭曲者、抵制者等人的意识、态度,以及由此导致的行为和周旋互动。制度设计者对于相关信息的把握、在此基础上的判断与决策,执行者对于制度实质精神的理解和实施中的变通,都是研究者关注的内容;实际上,被制度卷入的人物、制度鼓励或限制的对象,其行为倾向都对制度的运行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