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是人类智慧的继承者?(2)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人工智能就像孩子一样,赐予了人类一份不可思议的礼物:它们促使我们思考,人类应该如何体现自己所秉信的真知与能动性,思考对于个体与社会来说真正重要的意义以及作为一个物种的未来道路。未来生命体的多样性以及人类自身演化成多种具有感知能力的智能体的可能性,将会打破许多不堪一击的老旧说辞,即我们是什么、改变意味着什么、我们未来将如何演变以及我们应该珍视什么。这需要我们能迅速改进对智能、能动性、认知和生命本身的假设。我们此刻应该谈论的不应该是“人工智能可以做什么?”,而应该是“面对如此多值得进行道德考量的生命体,我们如何才能彼此关爱?
需要强调的是,我并不是说目前流行的人工智能架构具有类似人类思维的东西,也不是说我们今天所创造的事物利用了整个生物世界中获得能动性和自我所需的关键原则和自我建构过程。我也不是要否认人工智能会带来一些其独有的问题。
但是,近年更为复杂先进的人工智能的出现确实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摆脱自然和人为的陈旧分类,自主定义成熟的人类物种未来应该是什么样的。过度专注于当前的技术以及它可能对我们造成的影响会分散我们对人类本质和未来定位的注意力,而这些问题才是真正有趣且重要的,因为它们是决定人类未来能否作为一个成熟物种蓬勃发展的关键。
生命、机器、思维、感知或机器人等词汇,从来都不是客观描述生命或人造系统的简单范畴。相反,我们应该把它们看作是各种各样的关系——即每个系统与其他系统建立关联的方式,所有这些关系都对由此产生的互动的效用和伦理产生重大影响。
如今,在生命的延续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半机械人和其他生物与技术的混合体,比如植入胰岛素泵来控制血糖的人或装上人工耳蜗以辅助听力的人。还有一些对人体的改造是为了增强某些功能,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全新的认知模式,或在大脑中植入接口以更好地控制肢体或器官。脑机接口将从根本上扩展我们的能力以及人类对外表征自我的边界。大语言模型也是一种嵌合体——以人类的创造性产出作为训练素材,然后模仿人类。
当代人关于非典型神经类型人群(non-neurotypical humans)的定义,以及某些人对身体改造的杞人忧天,都将成为后代人的笑柄。在未来的十年或二十年里,人类将分化成诸多混合体,例如,利用工程改造后的神经义肢将用于改善和改变认知功能、获得新的感官能力、甚至实现思维之间彼此连接,以及其他一些现在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变化。与此同时,包含一定比例人类细胞的工程机器人将环绕在我们周围,他们配备有强大的语言界面,让我们有希望与生物系统(如以前从未发声过的器官)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