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行业综合研究报告:以日本消费为鉴,掘金新高潜赛道(25)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控费背景下创新与国际化是日本药企寻找的突围路径。1975 年日本医药支付端进入紧张期,同时外资解绑,引入专 利和新注册标准。支付端压力与竞争加剧倒逼日本第一梯队药企开始创新。1985 年后,支付端压力进一步加大,日 本药企集中度开始提升,研发海外化,创新企业进入黄金期,同时第二梯队药企开始发展。1990 年日本签订 ICH 协 议,第一梯队药企开始步入国际化。2000 年后,日本第二梯队药企开始整合,为国际化储备研发实力。创新与国际 化是日本药企寻找的突围途径。 以武田制药为例,1995-2000 武田制药国际化进程中催生 7 倍涨幅。武田制药在 1980 年竞争加剧及控费背景下开始 进行创新,并于 1985 年开始在美国于雅培合作成立研发中心,1988 年在德国建立欧洲研发中心。1985-1987 年,武 田制药市值涨幅 3 倍以上。
国际化进程中全球竞争力的构建需要过程,武田制药进而进入蛰伏期,1995 年创新品种, Best in Class 药物兰索拉唑在美国上市,1998 年 Best in Class 品种坎地沙坦酯在美国上市,1995-2000 年国际化进 程中的武田制药催生了 7 倍涨幅。
中国药品产业自上而下推动创新发展,预计创新药占比将不断提升。中国药品监管审批,方向指引,支付政策分别由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卫健委、国家医疗保障局组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创新药数据与国际接轨,引导产 业升级。国家卫健委协调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如分级诊疗、医药分离(如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支付方 式改革(如 DRG)拟订应对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措施。国家医疗保障局发挥购买者职能,拿回药品和医疗服务定 价权(如省级专项带量采购、医保药品支付标准)统筹筹资中财政支出(城乡居民医保与终端变化),提高医保效率, 推动支付方式等改革。在三者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创新药占比预计将不断提升,在 2030 年预计将达到 45%。
在真正创新的基础上,国际化将成过中国药企新的发展舞台。过往一段时间的中国创新药企业研发布局的思路更强调 “In China”。对创新药研发思路往往是借鉴海外已经上市的“First in Class”药物,进行 fast follow 研发。Fast follow 模式对于药企本身来说,可以降低研发风险,企业针对国内市场快速推进临床,填补中国市场的用药空缺,以国内市 场为先进行商业化布局。在国内市场推进药物上市的基础上,基于中国数据进行海外临床的申报尝试。创新药企业的 价值体现同样以国内价值为主,海外市场价值只能看作是期权式弹性。但是进行 fast follow 研发的问题是壁垒不高, 因此国内药企对热门靶点会出现扎堆研发的情况,扎堆研发带来的后果即是竞争格局恶化,研发内卷。同时叠加支付 端压力(以 PD-1 医保谈判降价为例),导致创新药在国内市场的价值大打折扣,企业的国内价值难以支撑估值,因 此我们认为创新药企业需要在真正创新的基础上需要更加重视“For Global”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