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圈的不是《中国奇谭》,是不认命的“妖劲儿”(5)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在这个基础上,干宝进一步提出,依附在物体上的精气在体内混乱会使得物体的外形发生改变,从而变成妖怪。妖怪的本源是“五行”,又与“五事”密切相关,具有祸福上的征兆意义。
妖怪可以分为:妖、精、鬼、怪。人之假造则为妖,那些人所化成或者动物以人形呈现的,我们习惯称之为“妖”,比如《鹅鹅鹅》中的兔妖、狐妖。而物之性灵为精,它们往往由山石、植物、动物(不以人的形象出现)、器物等所化,所以《苍兰诀》里的小兰花又被喊作“兰花精”,而不是“兰花妖”,这倒不是说因为她出身仙界。所谓“鬼”,指的是魂不散者,以幽灵、魂魄、亡像出现,比如画皮。最后,物之异常则为“怪”,它是说那些对人而言不了解,平常生活里没见过的事物,或者即便见过同类,它们也和同类相比有很大差别的,比如传闻中能吞象的巴蛇。

出圈的不是《中国奇谭》,是不认命的“妖劲儿”


明代《山海百灵图卷》。
新京报:在这部动画的先导片中,主创们曾打出“什么是奇谭”的设问,常出现在妖怪故事集名称中的“奇谭”一词是出自何处,它和“志怪”“志异”“物语”等说法有不同的侧重吗?
张云:在谈“奇谭”之前,我们先聊聊“志怪”。其实提起妖怪,“志怪”一词不可不提,它最早出自《庄子》,《逍遥游》曰:“齐谐者,志怪者也。”《释文》中也有言:“志怪:志,记也;怪,异也。”尽管经过发展,后世将“志怪”视之为一种文体,但在先秦时期,志怪是一个动词性词组,指记载怪异的事物。严格来说,妖怪的历史要比“志怪”长,早在文字还没有创造出来时,妖怪就已经“出现”了,它是幼年期的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而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研究妖怪主要依靠“志怪”的记录,“志怪”和“志异”本质上是一回事。
“物语”这个词常见于日本文学中,它大致产生于公元十世纪初年的平安时代,是在日本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形成的,且也受到了我国六朝、隋唐传奇文学的影响,我们大概都或多或少听过《源氏物语》,而在《源氏物语》之前,物语文学其实分为两个流派,一种是创作物语,如《竹取物语》《落洼物语》,这种类型的物语文学内容一般是虚构的,具有传奇色彩,另外一类为歌物语,如《伊势物语》《大和物语》等,以和歌为主,大多属于客观叙事或历史记述。在此基础上,日本又产生了所谓的百物语。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