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圈的不是《中国奇谭》,是不认命的“妖劲儿”(7)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另外从叙事结构来说,镜像嵌套在妖怪故事中相当典型。比如典籍中还记载有一个叫“镜目”的妖怪,传说一个人在夜晚独行,偶然发现道路前方有一个人影,心中大喜终于遇到一个同伴,于是上前拍他的肩膀,只见那人扭过头时双目圆睁,面容骇人,两眼像镜子一样灼灼放光,才知是个妖怪。这个人连忙往回跑,气喘吁吁时又遇一个人影,他长吁一口气说:“今天终于逃过一劫,刚刚那妖怪太吓人了。”人影转身说:“你看是我这个样子吗?”原来还是之前那个妖怪!

出圈的不是《中国奇谭》,是不认命的“妖劲儿”


宋代《搜山图》。
新京报:这类“套娃”或“镜像”后劲儿很足。豆瓣有网友称“从猎奇的入口进入,原以为奇谭几许,不过文人散心之作。纵身其间,才知道中国哲学尽在志怪笔记之中。”纪晓岚也曾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认为“阳羡鹅笼”乃“幻中出幻,辗转相生”。这种哲学意味的渗透在中国妖怪故事中是一种传统吗?
张云:中国妖怪故事典籍众多,包罗万象,哲学意味是完全有的。且妖怪故事其实反映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世界,对自然,对社会,甚至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思考,而创作者又大多是饱学之士,哲学思考是自然而然的。比如说,人与自然及万物到底应该如何相处,其实古代的人想法很明了。比如《广异记》中记有山魈这么一个妖怪,原文是:
“山魈者,独足反踵,手足三歧。每岁中与人营田,人出田及种,余耕地种植,并是山魈,谷熟则来唤人平分。性质直,与人分,不取其多。人亦不敢取多,取多者遇天疫病。”
这个妖怪的特性是,它和人相处非常融洽,深山老林中生活的人耕种成本很高,于是他们定下约定,人提供种子,山魈负责耕种,待谷物成熟后五五平分,否则就会遭到惩罚。这其中渗透出的其实是人地合而为一,均衡和谐的相处之道,而这种对人地关系的理解在今天仍然有启发意义。我很喜欢这个妖怪,喜欢这种思考,所以把它重新创作,写入了《妖怪奇谭》中。

出圈的不是《中国奇谭》,是不认命的“妖劲儿”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