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圈的不是《中国奇谭》,是不认命的“妖劲儿”(6)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说到百物语,它是日本民间的一种习俗,大约兴起于江户时代,是一种集体召唤妖怪的游戏,多半发生在夏天的夜晚。传说只要点100支蜡烛,说完一个怪谈吹熄一支蜡烛,直到说完100个怪谈,蜡烛全部吹熄之时,妖怪就会出现。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百物语”才成了如今怪谈文学的代名词。
最后说说“奇谭”,其实这个词等同于“奇谈”,偏向于指那些令人觉得奇怪的言论或见解,相比之下,这个说法会更现代一些。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志怪、志异,更偏向于写实,对来源于生活中的这些事物的记载,真实性较高,而奇谭和物语,艺术创造、虚构性多一点。这是一个大的区别。
《中国奇谭之鹅鹅鹅》剧照。
妖怪存在于人心和世界的缝隙中
新京报:目前播出的头两集《小妖怪的夏天》和《鹅鹅鹅》都不失为在传统故事基础上所作的改编。前者设定中的世界观承接了《西游记》,后者则出自南朝梁时吴均流传下来的《续齐谐记》中的“阳羡鹅笼”,可否展开讲讲片中的设定伏笔与具体史料之间的联系?
张云:本质上,的确算是“新瓶装旧酒”的尝试,根基在古代典籍,但是用现代的手法、眼光和现代人的思维去演绎故事,反映的是现代人的世界观。其实,历朝历代的志怪大都如此,记录着当时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存状态。
《西游记》耳熟能详,无需多言,简单谈谈“阳羡鹅笼”这个故事吧。这则故事出自南朝梁时吴均流传下来的《续齐谐记》,讲一个年轻货郎在山里偶遇一个受伤书生,书生请货郎喝酒,席间寡淡,于是从嘴里请出一位女子,后来书生睡着后,女子又复从口中请出另一位心上人。就其内核而言,如今我们可能会说它是一个常见的“套娃”,而在当时人看来,它其实是记录了件“怪事”,可能不见得是妖怪,而是奇人轶事,他们嘴里能吞剑,能藏很多奇怪的东西,这里是有其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