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的叙事与言说——杨健鹰长诗《青铜平原》的解读与分析(3)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于是,诗人说:“我看见我的魂魄,在地上游荡”;“我看见我的魂魄,在天空游荡”。史诗为言说提供了广阔的场域;言说为史诗的叙事提供了途径与出口。整个川西平原的远古情怀,在打开的历史画面中呈现,在挖掘的遗迹里说话。遥远的呐喊,从挖掘的青铜里喊出。诗人在史诗的第三章中,安排和构造了一个《泥土老家》的篇章。我们最早的生命哲学就说:一切生命来自于土,也最终归于土。泥土,是我们一切生命的老家。我在想,诗人杨健鹰一定是一个走过了千山万水的人,他的人生阅历扩阔而深厚;同时他还是一个认真读书,博览群书的人。他的长诗《青铜平原》向我们泄露了一切。在史诗大量的叙事与言说中,诗人用丰富的阅历与深厚的学识,诠释了川西平原的历史文化与民间生活。这种文学的历史还原,让叙事与言说都有了恰如其分的作用。譬如:
有谁,能在一声鸡啼中听出大平原的孤寂和温暖有谁,能在一声鸡啼中听出油灯隐约于犬吠之间听出半夜野猫偷鸡的惊悚听出晨雾铁锄磕石的脆响听出黄昏里的炉火,舔过了灶门舔过了,开水暴溅的铁锅边缘那只一直剁砍着猪草的砧板能将夜色敲打出木铎的神性那方洗衣洗菜、淘猪草的桥石能被菜刀、弯刀磨成了一勾新月日子像硬币一样,投放在清凉的水面就会回荡出,一个接着一个的旋涡
这是对历史的还原,也是对生活的还原。史诗中的这种叙事与言说,让生活回到了远古,让历史再现了先祖。其实史诗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让我们赓续先人的文化,铭记先祖的功业。青铜,在川西平原像一把锄头,刨开了川蜀泥土下的黄金。这是先祖的坟头,这是先祖的耕地,泥土下一历历的往事,一幕幕的生活,都是我们想要知晓的秘密。因此诗人写道:
那些蒲葵扇下的梦呓,到秋天就成了墙角无法捕捉的蟋蟀那些隐隐约约的竹林村落啊柔软得,像一只只芦花做成的枕头每一只,都能让人酣睡如泥每一只,都能让人惊醒如呓每一只,都能浸出泉水的凉意一滴一滴,湿了母亲的针脚
古谚语说:水不洗水,尘不染尘。而泥土下的历史,就是我们远古的老家。几千年来,我们都是从泥土中刨食生活,在泥土中行走人生。泥土是我们的来处,也是我们的归宿。诗人艾青说:“我为什么会满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泥土下的青铜,凝聚了我们先祖无穷的智慧和勤劳的汗水。
诗人的脚步从川西平原的泥土,踏入川西平原的河流。史诗的第四章《临水如影》,将我们带入在水一方的世界。
那远古的水啊是用女巫和青铜浇铸的神性它无边的柔软中都带着炉火的硬度有一些河流是只有仰望才能看见的它们已在天空上永恒它们的流向,是灵魂出窍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