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遍布北京街头巷尾的大碗茶明朝就是畅销的街头饮品(4)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由于茶碗又大又重,一个人单独喝茶实在困难,需要两边的人协助才能捧起茶碗。喝茶时,头几乎要全部埋进碗中。由于紧张,不少人喝大碗茶时战战兢兢。据说,每年都有人把茶碗滑落,被大茶碗搞得狼狈不堪。
习俗探究
喝茶该细品还是牛饮
人喝茶时可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小口细品,另一种是大口猛灌,即牛饮。那么,茶到底是该品还是饮呢?
据陆羽《茶经》记载,古时饮茶器具是“碗”。从字表意来看,“碗”远比后来的“杯”“盏”要豪横得多。其实,最早的饮食器具是不分家的,碗既可装饭,也可盛水。随着时代变化,饮、食的器具才逐渐“分道扬镳”。但当时的饮用器具仍不像现在这样细分,古人对茶酒器之间的界限还很模糊。
后来就出现了一个新概念,即“茶酒共器”。传世的唐代茶碗、宋代茶盏都不是很小,就像是电视里常见的绿林好汉大碗喝酒时所用的器具。这时的茶显然不是用来品的,而是供人解渴饮用的。
很多人不解,古人最讲究“雅”,喝茶如此雅事却为何如此不雅呢?其实在唐宋时期,人们喝的主要是蒸青绿茶,并不太清香,味道一般,这就导致当时并没有品茶的迫切需求。虽为饮,但绝不是牛饮。《茶经》中还专门记录了茶该如何喝的问题: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已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这是唐代煎茶道中的行茶规矩。也就是说,虽然当时饮茶器具是碗,但古人控制了茶汤浓度,保证了口味。
当制茶技术不断提高,品饮方式才得以变化。大约到明清之际,秀气的茶盏出现。因为当时人们已经学会了炒青绿茶,茶的种类也更加丰富,如乌龙茶、红茶等。清代诗人袁枚写过一首福建茶农种茶诗《试茶》,“道人作色夸茶好,瓷壶袖出弹丸小。一杯啜尽一杯添,笑杀饮人如饮鸟。”由此可知,当时的饮茶器具已如“弹丸小”了。
那么,真的是所有茶都适合细品,这样的饮茶方式才是讲究吗?并不是,不同的茶种类要配不同的器具才会相得益彰。中国茶丰富多彩,很难有统一的品饮方式,当品则品,当饮则饮。
延伸阅读
老北京的茶馆
老北京的茶馆很多,四九城里到处可见茶楼、茶园和茶馆。
大茶馆通常面阔三至五间,里面还有六七间的进深,前边设有柜台和大灶,中间有罩棚,后边是过厅,再往后走是后堂,两旁的侧房设有雅座。大茶馆从装潢陈设到茶具、茶叶都颇为讲究,不仅备有各种好茶,而且售卖萨其马、芙蓉糕等点心,还卖一些小吃食品以及菜肴。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