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宾钦高子茜|卫星遥感数据在地球资源及灾害应用方面的国际合作浅析(6)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泰国关于遥感数据政策总体采取非歧视原则,数据对于政府免费开放,而且为了达到合作进行防灾减灾的目的,规定关于灾难的数据可以免费使用。许多国家对于非歧视获取遥感数据政策的例外情况正在增多。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当使用目的是为了提升人类整体生活质量水平,发展人类文明,不应当由于国家主权个别考虑,因噎废食,拒绝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然而,并不是所有遥感数据都可以不加限制的收集传播,涉及自然灾害或自然资源保护为原则底线。同时,应当参照遥感数据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实践中商业使用许可协议以及使用限制条款。
2.遥感数据缺少合作共享
目前,国际空间站运行的近地轨道在收集地球空间科学数据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该领域的实验旨在研究地球表面、大气层和电离层的物理过程,收集地球冰川、农田、城市和珊瑚礁等信息,并与轨道卫星数据互补,获得全面的地球信息。根据最新科研结果表明,中国空间站在科技创新上包括太空脑机交互系统,伴飞光学舱可同时多波段对天和对地观测,其保有备用对接口为后期升级留有充分空间。卫星技术可以在合作的基础上,扩充国土资源调查、土地变化监测、林业应用和应急灾害监测等陆地方面的应用。对地应用主要涉及遥感数据的收集分析,各国已有针对地震的信息集成与发布平台,多国团队研发了遥感震害评估系统,联合国也在第61届大会审议通过并设立“联合国灾害管理和应急天基信息平台”。
笔者认为,目前遥感数据工作方面的困难不在于数据量不足,而在于获取路径不畅通、资源共享程度不足、数据没有在可流通和可共享范围内形成统一处理标准。以地震灾害为例,由于遥感数据获取速度快、范围广,机动灵活的航空遥感和全面大范围的航天遥感可以直接应用于灾害救援,抓住营救受灾人员的最佳时机,合理调配人力物力。然而,虽然科技提高带来了高质量的遥感数据,资源也极为丰富,但实际防震减灾工作中,遥感数据并没有发挥预期作用,带来最大效益。主要原因有三:其一,遥感数据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空间维度上部分灾区未能覆盖而部分灾区数据重复获取;其二,业务规范性不足,导致不同地区、不同灾害程度的地震事件没有通用的分析数据流程;其三,判读方式不统一,受限于专业知识和习惯,不同的翻译员会在同一份数据得到不同的结果。综合以上,各国外层空间合作可以在遥感应用方面考虑健全数据分享平台,配合相关产品,形成从预测到预警再到应急处理的健全合作机制。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