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宝不就是丰臣秀吉”?中国武侠小说席卷全球的隐秘故事(11)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韦小宝不就是丰臣秀吉”?中国武侠小说席卷全球的隐秘故事


日文版《陆小凤传奇》
造成古龙小说日译推广不如金庸小说的原因,冈崎由美在采访中曾言,古龙小说的版权归属不清,至少三家以上出版社分别在谈授权合同,无法制定系列的出版计划。如果楚留香和陆小凤,不能集中在一家出版社出现,读者的反应也会不一样。
与日本一水之隔的韩国,武侠小说流行的情况大不相同。韩国与中国大陆尚未建交前,与台湾的关系较为密切。据李致洙《中国武侠小说在韩国的翻译介绍与影响》一文所述,第一部被译为韩文的武侠小说是台湾武侠作家尉迟文的《剑海孤鸿》(韩译《情侠志》),由金光洲翻译,发表在1961年6月15日至1963年11月24日的《京乡新闻》,后来集结成书。1966年,金一平翻译卧龙生的《玉钗盟》(韩译《群侠志》),由此掀起了韩国的“卧龙生热”,卧龙生的武侠小说开始在韩国大为流行,翻译者甚众,甚至一书有好几本不同译作,如《无名箫》就分别有康湖、金刚、金修国等人的译本,彼时“卧龙生”这三个字对喜好武侠小说的韩国读者来说,几乎成为“中国武侠小说”的代名词。
卧龙生的声名远播,据台湾师范大学林保淳教授回忆,1970年代他所接触的韩国留台学生,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有卧龙生,反而对金庸未必知晓,可见其风靡程度,这也解释了金庸小说最初登陆韩国,署名为“卧龙生”的原因。
武侠小说中眼花缭乱的武功招式和纷繁复杂的文史典故,让西方译者普遍畏难,但韩文译者却能相对容易地进行语言转换,也能够相对轻松地被韩国读者解读和接受。因为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自传入朝鲜半岛之后,一直为其所用;直至今天,汉字仍然是韩国书写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性文字。韩国人大多具有较强的汉文解读能力,比如武侠小说中的“六脉神剑”“五虎断门刀”“无量剑法”“罗汉刀法”“降龙十八掌”“一阳指”等术语以及“越女采莲”“八阵图困陆逊”“烽火戏诸侯”等文史典故,在韩文翻译过程中,均辅以繁体汉字标注,韩国读者通过汉字就能较为准确地进行解读,减少了相关“文化信息”的流失。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