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曙明原创丨南圩外的“五大牧场”——历下老字号之一(3)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为了提高效益,“五大牧场”十分注重优选奶牛:日产奶20公斤以上的留下,不足的则卖掉。为了选优繁殖,他们还从青岛购进一头荷兰纯种公牛,取名“北洋号”;从日本皇家牧场购进一头公犊,取名“东洋号”。此外,牧场还严禁奶牛对外交配,所产公犊大部宰杀,并将母牛每年怀胎改为三年两胎,保证了母牛的体魄健壮,既能多产奶又能繁殖优良后代。牧场还规定,买卖奶牛要由经理批准,牛籍薄也由经理亲自掌管。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当年的“五大牧场”对消毒要求非常严格,奶桶、奶瓶要用蒸汽消毒,牛奶须经过滤后倒入双层消毒锅内加温,用自动记录仪将温度控制在145℃~148℃(华氏)之间,加温半小时后再经冷排冷却后自动装瓶。凡是要销售的奶品,当班经理都要亲自品尝,如有异味禁绝出售。为了取信于客户,他们的奶瓶盖封上还印有“五大”商标及出场日期。
“五大牧场”的员工平时无假期,每天工作要在10小时以上。在场期间,职工食宿由牧场负责解决,工资则是根据工作能力由经理决定。除了工资之外,牧场还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损坏东西要照价赔偿,奶瓶短少要照价赔钱,赔偿款每月结算,年终分红时再予以扣除。
当年的“五大牧场”为了方便顾客,皆是送奶到户,且送奶时间可以根据用户要求进行安排。如有临时用户,接到电话预订后,保证按时送到。用户的奶款每日记账,按月结算。为了竖立企业形象,牧场对送奶员的要求更为严格:身体健康、忠实可靠、衣着整洁、谦虚有礼、不准吸烟、不得酗酒,而且还得能讲述有关牛奶的常识,如牛奶的用法及变质过程等。
由于管理得当,取信于民,“五大牧场”在最初几年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1935年日产牛奶就达到了400公斤,到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奶牛存栏量达50余头,日产牛奶600公斤。1943年,他们接管了因管理不善倒闭的济南同利牧场,以半价收购了同行业十几家小牧场每天剩余的牛奶,并在经三小纬六路西开设了乳品门市部,在院西大街开办了西餐馆,在纬十路租用了冷藏库房等,从而使得产销规模得以迅速膨胀,奶牛存栏量最高时达到200余头,日销牛奶达到2000公斤以上。不过好景不长,由于战事影响,“五大牧场”的生产经营随后逐年下滑,到济南解放前的1948年,跌入了惨淡经营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