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影城背后的冷思考:只有一半乐园在赚钱(8)

2022-10-28 来源:旧番剧
对于后进者,这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据文旅部公布的数据,国内旅游景区平均每人次贡献的收入为78.24元,对比环球影城黄金周期间人均3300元的消费预估,多少显得有些无奈。不到八十块钱的价格,基本仅仅相当于五分之一张环球影城/迪士尼乐园门票。
在国内,大家出去旅游,基本上是能不花钱就不花钱,很少会在景区里大买特买,甚至很多人连水都不愿意在景区里买。
同一批游客,走进迪士尼之后则会“洗心革面”。
走在迪士尼乐园里,你会看到许多背着米老鼠的包包、带着米老鼠发饰的游客,过夜旅客也很多,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配套酒店入住率常年维持在70%左右。
这显然不是消费观念的不同。
而是国内的主题公园往往没有真正做出让消费者愿意为了溢价付费的消费体验和相应的产品。
这么长的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不值。
像迪士尼或者环球这种顶级大牌公园,收入的来源是极其多元的,二次消费极高,在本土的收入比例可以达到70%以上,门票反而是小头。(上海迪士尼的二消做到了50%~60%,正在接近国际水平)
其次,国内主题乐园的重游率也很低,大部分人一辈子只会去一次,年卡用户也是寥寥无几。有人可能会说:谁会频繁反复去一个游乐园呢?
不,这很重要。
国外的顶级主题公园一般可以把重游率做到60%左右,东京迪士尼甚至做到了85%,而国内,大部分游乐园达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
要知道在主题公园这门生意里,重游率就相当于复购率,对于任何TO C的行业来说,没有复购率就等于吃存量,如果不是市场基数足够大,那么这个行业可持续性其实就是相当有限的。
最后一个问题是保守的投资和过长的工期。
饶是今天北京环球影城大放异彩,最开始也一口气打磨了整整20年。光是涉及的可行性研究、环境评估先后有17份,在2014年9月项目正式获批后,又是具体细化的规划、前期准备、3年的商业谈判,后来陆续签署了17份协议,比如知识产权许可协议、合资协议、管理协议等,总共有2000多页。
不过这不是只有我们自己才存在的问题,虽然上海迪士尼从选址到开园仅仅花了5年,但这不是常态,拿最极端的巴黎迪士尼为例,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建了一个比上海迪士尼大七倍的主题度假区,结果落成30年,亏损28年。
……
竞争极其激烈的长三角、没有IP的同质化粗制滥造、地产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搅局、门票收入占比过高、重游率过低、投资保守、工期过长……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