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力量:跨越地球对径点的中拉科幻文学(4)
2022-11-04 来源:旧番剧
可以说,从70年代立场鲜明的“第三世界主义”,到当代作品中的殖民主义迷思,中国科幻作者笔下的拉美,或者说中国与拉美的关系,呈现出愈发复杂的样貌。而也许如此多元的碎片侧写,才能共同拼凑出通过“科幻”的棱镜所观测到的,全球化时代的拉美最“魔幻”的面目。
冷战硝烟退去后的今天,“亚非拉”的称谓已变得颇为陌生,第三世界似乎正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淡去,这在新一代作者那里得到了印证。学者滕威曾这样评价中国对拉美文学的接受:“那些文学作品不仅唤起他们对被损害的弱小民族的同情和支持,同时他们将对本民族的自我想象投射其中。同样拥有古老的文明、富饶的土地、勤劳的人民,但却同样遭受侵略与掠夺,于是拉美的历史与现实同中国本土的历史与现实构成了某种镜像关系。”而在当代这些想象拉美的中国科幻小说中,我们仿佛看到这种镜像关系的“反射”:如果说中国通过拉美文学看到了自身的镜像,那么这些科幻作品又将自身投射到了对拉美的想象中。随着中国日益融入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那种红色年代的“同盟”情谊已日渐淡化,而曾经的战斗与反抗精神,似乎也消弭于无形。更多的时候,作者是将拉美进行“他者化”的表述,也许因为“我们已自觉地将中国的自我想象投射到西方的发达国家之上”?
而这,是否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呢?
中国文学在拉美地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如今,中国当代文学在拉美地区已有一定发展,比如拉丁美洲的出版机构开始设立中国丛书,如墨西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古巴南方出版社等;墨西哥、智利和哥伦比亚的大学出版社也开始关注中国文学作品。2014年,麦家的《解密》在阿根廷上市不到一个月就跃居文学类销售排行榜第一名,其本人也在访问墨西哥和阿根廷时受到了热烈追捧,不仅各大书店将该书摆放在显著位置,甚至公交车站也印满了他和《解密》的宣传画。据学者楼宇表示,《解密》的畅销并非偶然,因为“没有哪种文学体裁能像侦探小说这般深深扎根于20世纪阿根廷叙事文学”。《解密》的成功,可谓当代中国文学在拉美的一次“逆袭”。
中拉两地都拥有历史悠久的幻想文学传统,与《解密》所代表的侦探小说相比,同为类型文学的科幻,也许更具有“出海”拉美的潜力。中国科幻小说在拉美的译介始于《三体》。2016年,《三体》西班牙语版出版,次年获得了有西语“雨果奖”之称的伊格诺特斯奖(PremioIgnotus)最佳国外长篇小说奖 ,在西语世界引发了阅读热潮,受到拉美读者和主流媒体的关注。该系列(包括宝树所作的同人外传《三体X·观想之宙》)截止到2018年全部引进至拉美。其后,刘宇昆主编的两本英文中国科幻选集《看不见的星球》《碎星星》,陈楸帆的《荒潮》以及刘慈欣的小说集《流浪地球》、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也陆续登陆拉美。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拉美地区的书店基本处于歇业中,因此很难评估近期这些书籍的销售状况。但拉美文学界普遍给予了非常积极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