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本体”的中国哲学对话录|李泽厚刘悦笛(11)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李:还要强调一点,善恶不是“理性凝聚”的自由意志,而是这种自由意志的具体内容。
十六、“道德情感”是否存在?
刘:您好像反对“道德情感”,但您也使用这个词。
李:这里面我有所补充,我严格把欲望限定在“自然生存”的这个基础上,因为那样一种道德欲望,可欲之善,康德也讲过,那就不是什么生物、生理需要了,实际上是指一种自觉、自愿的道德意向。那个是另外一回事了。把“高级”、“低级”的所谓欲望混在一起讲,讲不清楚。
刘:恰恰是当今西方在做“道德情感”论。
李:我就不这么认为。道德只是一种情感,道德一定是要有理性渗入的。所以,我不认为动物有什么道德情感。
刘:但当今西方研究的“马基雅维利情感”却与您不同。
李:因为我认为,道德是由伦理“内化”而来的,首先是由“第二个礼”变成“第三个理”,然后再主宰这个“情”。它实际上是理性在主宰情感,没有什么“自然的”道德情感。倒是最后的那个“情”可以是道德情感,那是在理性控制之下产生的,这恰恰是“人的”,所以,我不承认动物有什么道德情感。这是我一贯的观点,就是反对“社会生物学”。
刘:儿童心理学,可以通过从礼仪规范的“礼”,到理性认知的“理”,然后到“情”。
李:对,让孩子从“快乐的犯错者”变成“难过的犯错者”。
刘:中国“礼”、“乐”并称,“乐”就是“情”,“情”协助“理”来完成道德行为,并使情感丰富、深化。
李:对。
刘:您还是同意有道德情感呀!
李:道德情感是有的,但它不是一个原始的东西。为什么叫做“情理结构”呢,它有理在里面了。
刘:您还认为,不能倒过来,让情感作为道德的动力,为什么呢?
李:就是回到你刚才这个问题,因为西方有些理论认为情感是道德基础,从那个出发,不对的。那就不需要教人了,自然而然地情感就来了,道德情感就来了?不是的!小孩子要是没有教育,他就不会做出什么道德行为。
刘: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您反对社会生物学,也反对情感动力论。难道动物没有同情?
李:动物有同情心,但没有道德。
十七、以“情本体”来补充康德
李:康德了不起就在这里,他就认为,道德是纯理性的。康德最大的贡献,就是理性。我认为康德最大的厉害,就是一下子抓住最本质的东西,这比黑格尔等人强多了。美学也是一样,他一下子就抓住了审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