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禄命文献及理论体系源流初考(5)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人命部》,但中国禄命学并未完全吸收西方的方法,而仅是有选择地选用了黄道十二宫的布局方式,使之与中国固有的十二次及十二宫配合起来而已,由此产生了清代七政四余论命术,此术虽为支脉,但仍有传承,如清项方蒨撰《七政四余命学》。在明代这次高峰里,对堪舆影响最大,其次就是禄命,这也是后世习术数者感觉堪舆理论混乱和明清禄命与宋代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而此次高峰时间也不是梁湘润先生所考证的正德年间,应该是从洪武年间开始,以《永乐大典》编纂完成为达到顶峰,以后又逐渐衰落。从后世所能见到的存世典籍来说,明代确实留下了很多禄命典籍,除目前普遍流行的张楠《神峰通考》、《天元秀气巫咸经》等外,尚有星平合参的薛承爱《星平总会命海全编》、用儒家学说注解释禄命的《儒门评注节解命理真机摘要》、专题研究职位升迁的《上官拜命玉历大全》(宋陈元靓《上官拜命玉历大全》,香港星易图书有限公司 2016 年出版。
)等,以上书籍笔者亦有计划逐渐校对出版。
经过唐李虚中、宋徐子平等人的努力,禄命学作为一门系统的学说正式确立,此后便开始沿着“书房派”和“江湖派”两条平行的路线发展演进。“书房派”注重理论建树,其成员多为文人学士,李虚中可谓此派的早期代表。韩愈为其所作墓志铭言“其说汪洋奥义,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学者就传其法”。“江湖派”侧重于推命的实践活动,早期该派命士虽不重视理论著述,然多为读书之人,且主要服务于上层社会。而禄命学经长期发展变得日益复杂繁琐,易学难精,因此历代真正精通其学术的专家莫过如唐张果、元郑希诚、辽耶律纯、明万民英和杜全数人而已。清以后,随着禄命学在民间的传播,逐渐沦为江湖术士敛财手段,自此便为文人学士所不屑。
另外,还要提一下清末至民国初这段时期,由于洋务运动导致很多学子留学西方,这些人学成归国后致力于用西方的理论解释中国古代各种学说,同样术数也涵盖在内,由此迎来中国历史上术数理论的第五次高峰,但这个时期对堪舆影响最大,禄命几乎没多少影响,只是又出现了很多禄命学典籍而已。
综前所述,完整的禄命术当涉及易理八卦、河洛、干支、十二宫、星宿、纳音、律吕、神煞、演禽等内容,主要流派可分为果老术、子平术和演禽术。就子平术而言,明代万民英《三命通会》的体系和构成上以正宗古命法(宋法)和财官格局命法为主,与清代开始流行的任铁樵《滴天髓阐微》、余春台《穷通宝鉴》等以五行强弱旺衰平衡调候扶抑论命体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