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研究|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滞胀的回顾与启示(15)
2023-07-14 来源:旧番剧
而偏右的学派则比较强调短期因素和政策因素,认为滞胀只是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失误造成的,因而是可以克服的。滞胀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调整和经济改革得到解决。
(2)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偏左的学派更倾向于从市场经济的缺陷角度进行分析,强调政府在面对危机时应当发挥重要作用。对新凯恩斯主义者而言,经济在短期内会偏离长期均衡水平,而且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真实经济变量有切实影响,因此政府为稳定经济进行干预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尤其是当经济处于深度衰退时。
而偏右的学派则更倾向于技术性分析,强调市场自主调节。对货币主义者而言,市场具有自我稳定的能力,人为干预会破坏其固有的稳定机制,所谓的“稳定政策”很可能增加而不是减少不稳定性,只有自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上才是有效率的。
(3)(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偏左的学派更加强调公平因素,认为是社会不公导致了滞胀的形成。侧重分配问题的新剑桥学派认为垄断是造成滞胀困局的主要原因,主张反垄断和趋向平等的分配政策可以带领经济走出滞胀,避免危机再次发生。
而偏右的学派更加强调效率因素,认为是效率下降导致了滞胀的发生。在新古典主义学派看来,预期在经济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形成稳定的预期首先需要长期稳定、一以贯之的宏观政策;预期管理是政府的长期任务,宏观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将深远地影响人们的通胀预期及政策解读,最终使国民经济陷入滞胀困境。
04
主要发达国家滞胀的应对经验
20世纪80年代,美、英、德、日等主要发达国家为克服高失业、高通胀并存的滞胀局面,均采取了积极的改革措施和政策调整,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终于从80年代中期开始纷纷走出滞胀泥潭,各国的应对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酌情借鉴。
1.美国:紧缩货币政策,缩减政府职能
为应对持续十年之久的滞胀局面,里根政府上台后便根据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推出了经济复兴计划,在坚定支持美联储严格控制货币供给的同时,大力推进减税、减支和减少政府干预的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重新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国民的关系。主要措施如下:
(1)紧缩货币供给,抑制通货膨胀。里根总统力挺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大幅提升银行利率,以缩减货币供给。即使利率过高有触发经济危机的风险,美联储也绝不放松从紧的货币政策。稳定的货币供给稳定了市场预期,终于使通胀率下降到1984年的3.8%。在紧缩货币供给的过程中,美国经济于1981年7月出现急剧衰退,但是美联储仍然坚持紧缩政策直至改革效果显现、经济开始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