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荼毒现象:恶批莫言网暴贾浅浅(7)

2023-10-27 来源:旧番剧
文学批评并非不能采用直陈观点的泛文化方式和社会性的泛文化方式,而是要求其具有真性感悟、客观分析和启迪解惑之效,需要去除好恶于私心杂念的主观情绪,即不能先从语言文本之外的非文学背景和目的作考量定调,再来评价作品高低好坏。现存的这一类文学批评者,多是1940年代到1970年代初出生,经历过文革及其延宕意识的浸泡染指,文化观念多受一元化的家国主义和格式化真善美思维的束缚影响,既没有经受过什么儒教文化的传统熏陶,也可能没有受到过当代学院的基础训练,或者没有对于世界现代文学的广泛阅读及开放视野,对极基本、极重要的索绪尔以降的现代语言学及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缺少涉猎,主要靠有限的学历储存、社会经验和泛文化的自由阅读来支撑文学观点进行文学批评。他们与社会受众的泛文化心理状态比较接近,只是比社会受众多一些文学知识的表达愿望与输出技巧。
这是社会观念振荡混杂期的文化形势的阶段性存在,人们的文学价值观和文学语言体认,必将随着鲁迅、胡适、沈从文、钱钟书、汪曾祺以及莫言、余华、贾平凹、苏童、毕飞宇、阎连科等作家及其优秀作品所代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精神,朝向尊重客观规律、开放价值系统的时空轨道进步。
三十多年来,我没有改变对莫言小说的阅读、思考和研究的核心结论,那就是其“非时政、非现实、非道德”的角度倾向和言语叙事策略,我早已形成的这个核心观点没能引起文学从业者包括一些批评家的注意从而形成共识。相反他们多从文学理论的传统常规去分析解释莫言小说的风格特色、功效意义;而关注题材立场和故事情节的社会受众,则把这个核心观点误解成“反时政、反现实、反道德”的实用性,斥责莫言小说的题材立场和故事情节无不是在揭露历史存在和现实存在的丑陋与伤疤,通俗地说就是面向整个世界“揭家丑”,攻击抹黑本土的现实性和民族性,迎合西方社会的文化需要而获取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两种对“三非观”的偏离或误解,都与莫言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造的本意相阻隔相背离。常在中国参与文学事务、活动的德国汉学家顾斌,批评莫言小说的内容太粗鄙,没有思想性,语言性也不高,不喜欢读他的小说;
但是他的观点还真代表不了西方学者对莫言的主流评价,因为顾斌跟司马南一样读不下去莫言的小说,哪还有什么根据谈论莫言,哪还能切身感受莫言文学的“非时政、非现实、非道德”在中国本土是多么难得。所以,在中德两地工作谋生的顾斌,不真懂当代中国文学,干脆就鹦鹉学舌利用一下东方文化心理的狡黠,勉强承认“我不否定莫言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