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哲思享丨水的“祛魅”和水危机的产生及其解决(8)
2023-10-27 来源:旧番剧
3. 回到实践的水世界
水危机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水危机可分为局部水危机与全局水危机。由于降雨时空分布的差异,水危机涉及水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那个部门的危机问题。从水分配的角度来看, 由于水的多用途属性,水在某一方面的过度使用, 可能是其它方面危机的原因。从表现来看,水危机可以指水太少引发的水供应短缺、水生态危机、干旱、荒漠化等,水危机也可能是短时强降雨、冰雹、洪涝灾害等水太多对人类的威胁;水危机还可以是诸如水污染导致的缺水,城市公共供水危机等。从时间上看,水危机可以指由于缺乏有效的水治理导致的当前状态,也可指随着未来人口增加人们对水数量的担忧。因此,水被还原到H2O和水循环的抽象观念,可以没有社会和生态特征,但水危机有复杂的社会和生态,时间和空间的特征。水危机无法回归到抽象的水的自然观念,这表明我们对水的自然观念与现实中发生的水危机问题存在着张力。
水危机的全局维度是人类对水的掠夺式开发起始于河流,然后扩展到对地下水的鲁莽抽取,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改变和气候变化引发降雨模式的变化。降雨模式的变化是蠕动进展的,人类难以觉察并立即采取行动,但增加了干旱、洪灾等极端灾害事件发生的频次,加剧了降雨的变异性。正如包括我国夏军院士在内的全球顶级的水资源管理专家们所言:“不幸的是,过去我们关注于自然资源的使用,零敲碎打的决策方式已经造成了现实的和可能的威胁,这些威胁以河流断流、水质恶化、地下水位下降、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表现,这些问题与全球变暖一起,加速了水循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预见性”。水危机的局部维度和全局维度是可以转化的辩证关系。
由此,水危机事实上是人类面临的水治理的方法论危机,是继承了17世纪笛卡尔碎片化和部门化的机械论思维方式,其根源是将水从“生态-水-社会”中祛魅、纯化、剥离和异化,以抽象的方式表征水的本体。作为人类认知自然的必要阶段和技术理性的基础,这代表着科学的真善美。问题在于,“祛魅”的自然观“遗忘”了水的多用途属性使水具有“联通”万物的独特性,导致仅仅把水看作一种可以通过工具理性掠夺的资源。这种认知上的“误置”使过去的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缺乏对水、粮食、能源、生态、防洪等的综合规划、协调,导致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却引起其它方面的问题,以及对水的不可持续使用。也正源于此,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水安全:水-粮食-能源-气候的联结》的倡议为标志,水的角色由驱动经济增长向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水成为构建现代治理体系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