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丨自媒体时代,为什么我们依然选择谈论鲁迅?(4)
2023-10-27 来源:旧番剧
1929年鲁迅在北京对群众讲演
我完全认同国华的这一论断:所谓“学术研究”,就是“研究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研究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相互敞开和发明的过程”。
由此也产生好奇:国华写这部鲁迅杂文研究新著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什么呢?于是,就注意到了国华在2022年10月8日所写“后记”里,特意谈到他的新著正写在“世界动荡和疫情扰扰”之中。我的心又为之一动:我也是在“世界动荡和疫情扰扰”中重新思考鲁迅对疫情和后疫情时代的“历史大变动”中的中国与世界的意义。
正是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思想背景下,2022年9月,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我读到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改造社的学者对鲁迅的两个评价,谈到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不仅论述了从古代到清末的中国小说,也论述了政治、经济、民族社会与小说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它超越了文学史,达到了人文史的顶峰”。而日本学者最为看重的是,中国“对于世界来说,是伟大的谜!!解开这个谜的唯一的钥匙,是这部《大鲁迅全集》”!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逝世。
我看了以后,真的有“被点醒”的感觉。我一下子读懂了鲁迅:他的所思所写,所作所为,不就是为解“中国之谜”吗?我更一下子看清楚了鲁迅对当下中国与世界的意义:在这历史大变局、世界大动荡的时代,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心,中国所发生的一切,对许多中国人和外国人来说,越来越成为一个急需探索、解读的“谜”。
我因此而预测和期待:在后疫情时代,中国的学术界,以至世界的中国学研究界,将出现一个“以探讨‘中国之谜’为中心的‘现代中国人文学’研究”的潮流。而其突破口应该是“鲁迅研究”。因为如当年日本学者所说,鲁迅正是这样的“解中国之谜”研究的开创者,他不仅为后人提出了研究目标,而且提供了基本研究方法。
正如当年日本学者所注意到的:鲁迅超越了单一的“文学史研究”,而推动“人文学的研究”,即多学科的,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政治史、思想史、精神史……研究的集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