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丨自媒体时代,为什么我们依然选择谈论鲁迅?(10)

2023-10-27 来源:旧番剧
(4)报刊的商品性质,也决定了鲁迅的杂文写作会受到作为消费者的读者的制约。国华也因此提醒我们:“如果没有读者的阅读需要,鲁迅是否写作杂文都成为问题”,他的整个写作过程也都要考虑读者的需求,鲁迅杂文写作背后,实际有着“时代需求”“自我需求”“读者需求”三大推动力。在鲁迅杂文里,不仅有他描述的对象,有他自己,更有读者的身影时显时隐。鲁迅杂文也因为通过影响读者而影响社会,就具有了某种“组织社会”的作用与功能。
(5)正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就有了国华注意到的,鲁迅“对杂文集的编辑颇费匠心”:“尝试了依主题、文体、编年进行编辑的不同写法。劳心费力地写作序跋,说明杂文于己于人的意义”,还“开启了随文附录论敌文章的编法”,还“以补记、加着重号等方式说明集中收杂文的发表情况,或未能公开发表,或被删节等等”,并“随文保留发表时所用笔名”等,这都是为了保留微观历史的真迹,让后代的读者也能够进入当年的历史情境。而精心书写“后记”,则如鲁迅自己所说,“我的杂文,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但合起来,已几乎是或一形象的全体”,“所以我要写后记”,就是要使“这本书里所画的形象,更成为完全的一个具象”(《准风月谈·后记》)。鲁迅显然是要“通过编集来构建杂文的整体性”,以便读者全面理解他一篇篇零星散写即所谓“碎片”背后的总体构想和良苦用心。
这样,鲁迅的杂文生产就有了一个“写作—发表—编集”的完整过程和有机构成。这是我们后人今天来读鲁迅杂文不可不注意的。
4
Part.4
鲁迅杂文写作与其具体写作环境和背景的关系
向上滑动阅览
(1)鲁迅将他的杂文取名为《伪自由书》,正是要提醒读者和我们这些后来人:在他写杂文的时代,“‘自由’当然不过是一句反话,我绝不想在这上面去驰骋的”。“我曾经和几个朋友闲谈。一个朋友说:现在的文章是不会有骨气的了,譬如向一种日报上的副刊去投稿罢,副刊编辑先抽去几根骨头,检察官又抽去几根骨头,剩下的还有什么呢?我说:我是自己先抽去几根骨头的,否则,连‘剩下的’也不剩”(《花边文学·序言》)。国华对此分析说,在鲁迅看来,“严酷的政治恐怖对杂文写作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细密的现代政治治理术对杂文写作带来的影响才是致命的,它甚至迫使已经自我阉割的写作者进一步存皮去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杂文(包括鲁迅杂文)“不过是一时的社会、政治允许存在的剩余物”。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