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幽灵与机器的缠斗史(7)
2024-01-14 来源:旧番剧
《神奇的电动大象》封面。© archive.org
除此以外,在蒙哥马利的故事里,“升级”还体现在这只“大象”所到达范围的扩大:孩子们先是乘着这头神奇的电动巨兽环游了世界,接着在太阳系内遨游。虽然和凡尔纳比起来蒙哥马利的故事显得更加天马行空,二者却都基于相同的基本程式,即通过科技欺骗目瞪口呆的非西方人并凌驾于他们之上。
在《神奇的电动大象》结尾处,蒙哥马利让他的两位儿童主人公(哈罗德和伊奥纳)给电动大象涂上颜色来欺骗暹罗(即今泰国)人,骗他们相信这是一只彩色的吉利大象(即暹罗语里的“chang pheuak”)。
蒙哥马利这样写道:“他们各自拿起一只水彩刷,开始埋头苦干起来,几个小时之后终于大功告成。现在站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只漂漂亮亮的大象,原来那只平淡、普通、颜色像老鼠一样的大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只美丽的玫瑰粉色大象。”接下来,孩子们让“暹罗王子的首席猎人”“捕获”这只大象并带到王子的宫殿。在这里,有“两排肤色黑如乌木、头顶银质托盘的男孩”给“大象”洗浴、喂食,还用各种礼物、奢华珠宝装饰它。蒙哥马利设置这一场景意图有二:首先,暹罗君主给予所谓“吉祥大象”的奢华待遇会令读者忍俊不禁;其次,它也是一种读者早已屡见不鲜的奇观:殖民视角下土著居民对西方科技的崇拜。
弗朗西斯·特雷戈·蒙哥马利的《云雀带我上太空》(On a Lark to the Planets)书籍封皮,为《神奇的电动大象》(The Wonderful Electric Elephant)续作。© archive.org
1903年,电和大象并非仅仅出现在蒙哥马利的小说中。当年1月,爱迪生工作室那部声名狼藉的电影《电击大象》(Electrocuting an Elephant)上映。这部电影全长74秒,记录了康尼岛上一头名叫托普西(Topsy)的大象被处以电刑的全过程。
“托普西”这个名字来源于哈里特·比彻·斯托(Harriet Beecher Stowe)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中的一个人物。托普西在东南亚被人类捕获,曾被卖给亚当·弗帕夫(Adam Forepaugh)马戏团,后又被卖给海狮乐园(Sea Lion Park),这里的新主人觉得她不再有利用价值,也没法再次转卖,就计划将她绞死以供公众娱乐。在美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ASPCA)的抗议下,这个可怕的计划才告取消,转为喂食掺有氰化物的胡萝卜、勒杀、给她穿上用铜线编织的鞋子再通上6600伏特的高压电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