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庆:狼如果穿戴上衣冠,它的野性真的被驯化了吗?(5)
2024-06-14 来源:旧番剧
不过,19世纪后,灭狼取得了成功,人类甚至牲畜再也不用担心自己落入饿狼之口了,这似乎让人们淡忘了狼的凶恶,于是狼的形象开始扭转,变得讨喜、可爱了,那些消极的品质被隐去,只留下了团队精神、坚韧不拔、智计百出等等积极的品质;人们甚至开始期待和呼吁狼在各类作品中甚至是在自然界回归。
作者在纵向上由古典时代贯通至当代,在横向上汇聚了传说故事、文学著作、宗教文献、绘画作品等等材料,丰富的资料也为结论的推断和证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看-被看:人与狼权力关系的途径决定谁会危险或被动
除此之外,本书中还有较多值得深入挖掘的点,虽然作者只是一笔带过,但是如果真正注意到了它们就有可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比如:
(1)根据中世纪动物寓言书的叙述,如果人先看到狼,那么狼会转身逃跑;如果狼先看到人,那么人会瞬间呆住,最终任狼宰割。(第55页)作者直接点明,这是“对古典学派哲人观点的摘抄”,揭示出狼是“与注视还是被注视具有直接相关关系的动物”。(第61页)由于作者并未作出详细解释,读者可能会有些不解: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里的“看—被看”不是普通的视觉活动,而是建构人与狼之间权力关系的一种途径:“看”者具有“视觉暴力”的特权、主导权,“被看”者则是受到“视觉暴力”的对象,处于被动地位。因此,“被注视”意味着危险。
红、白、黑三色:成熟高校地传达叙事信息的语义系统
(2)在童话故事、民间故事中存在着“红、白、黑”三种色彩的搭配。(第123、126页)作者认为这三种颜色在很多故事中形成了“成熟高效地传达叙事信息的符号语义系统”,并以《小红帽》为例探讨了“为什么是红色”这个问题。(第124-126页)这给了我们一种故事中都是由“红色”搅动“白色”与“黑色”这两个对立面互相斗争的错觉。的确,《小红帽》《白雪公主》等等故事都是如此,但在《乌鸦与狐狸》中却是“白色”的奶酪推动“黑色”的乌鸦与“红色”的狐狸之间的斗争。不过,这又导致了另一种可能的推断:在这样的符号语义系统中,是否一定有一组对立面,而另一种色彩会推动对立面之间的斗争?
狼和狐狸的词源上确实和“光”有联系还是混淆?
(3)作者通过对于欧洲神话的考察,敏锐地发现“狼”与“光”、“太阳”有关,常常作为太阳神、火神的御兽出现,但白璧微瑕,在使用词源学进行印证时似乎存在着不妥之处。例如,本书中写道“他的名字‘Lug’,很有可能来自印欧语系中的词根‘leuk-’,意思涵盖了‘阳光’‘发光物’以及‘发光’这个动作。而在希腊语中,狼被写作‘Leukos’,明显是一种与光有关的存在”。(第22-23页)此处,狼的希腊语写法并非“Leukos”而应为“Lukos”,“Leukos”则有“白色、光”的意思。这可能是由于作者坚定地认为“狼”(还有“狐狸”)的词根是“光”(leuk-)造成的。(当然也有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没有看到原文,暂时无法作出判断,第94页)事实上,尽管“狼”与“光”之间确实存在密切的联系,但是我们可能无法斩钉截铁地认定“狼”u???ku?os来源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