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良港,日夜泛着光!让700多年前的意大利人大受震撼……(5)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泉州集装箱港石狮石湖港。图|新华社
元文宗至顺元年冬春之交,20岁的汪大渊搭乘商船队,顺着中国古人所说的“清明风”扬帆出海了。之后的27年,他两次从泉州出发,周游世界90多个古国和地区,最终著成《岛夷志略》。
探险家的壮举自然离不开元代造船技术的提高。“巨艘大舶帆交蛮夷中”中的巨艘承载了元代统治者征服海洋的野心,哪怕他们出身草原。
元代的海船不仅更大,数量也更多。
据史料记载,元代的海船大都以松木为材料,船底二或三层。普通的海船有四桅,也有五桅或六桅的。每船分隔成十余舱或数十舱。舵杆普遍使用铁梨木,所造的船只坚固耐用。此外,元代的海船还分三等,最大的称之为舰,张三帆至十二帆,可载一千人。
元代所造海船,其坚固性、稳定性、适航性,特别是水密隔舱的安全设施等,在当时都具有先进水平。同时,泉州的海商等所掌握的海外诸国或地区的航道水情,较宋朝更为详细。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马可•波罗奉忽必烈之命,护送阔阔真公主远嫁波斯,让泉州备船4桅12帆13艘,从泉州启航,马可•波罗《东方见闻录》记载泉州船用牵星术定位,并有北极星高度的记录。
元朝在海上追剿南宋势力中积累了强大的海上力量,并最终在海上灭亡南宋。但元代的海洋实力表现主要并非在军事力量,而是经济贸易上的地位。
元代海外贸易的繁荣,主要体现在商品和海上贸易范围两个方面。
先说商品。
造船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元代泉州港崛起的重要物质条件。泉州的丝织品和瓷器名扬海内外,在泉州生产的“刺桐缎”比杭州、北京所织造的更优良,畅销国内外市场。根据《岛夷志略》的记载,仅泉州港外销到国外的商品种类就多达一百种,以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为主。泉州港从国外进口的各类商品也多达近百种,大体可分为三类:香料类、珠宝类和食品杂货类。
一时间,港口聚满船舶,火把彻夜长明,瓷器、丝绸、茶叶等货物被运上船,销往世界各地,又拉回满满的外国香料、象牙、人参。
再说范围。
泉州港的海外联系延伸得更远了,西线到达了旧大陆的最南端,北非的摩洛哥和欧洲大陆。东南线从菲律宾群岛延伸到了摩鹿加群岛和印尼东部其他岛屿。东北线的日本、高丽,和宋朝一样与泉州进行着频繁的贸易。除了《诸蕃志》中的58个国家和地区外,又增加了现在越南、泰国等10余个国家40多个地方,总共达到了98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