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冬眠客指南(10)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2018 年 3 月,美国航空航天局邀请德鲁、马丁以及其他几位冬眠研究界的知名人士参加一场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会议在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举行,被称为该机构有史以来的第一场“太空蛰眠研讨会”。这次会议为生物学家们发表见解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去证明,如果获得足够的支持,他们可以帮助人类在未来 10 到 15 年内至少实现真正的,某种程度的冬眠——鉴于美国宇航局打算让人类在 2030 年代末或 2040 年代初登陆火星,这个时间表显然十分吻合。
在研讨会上,马丁在对美国航空航天局官员讲话时强调,哺乳动物冬眠的普遍性表明人类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哺乳动物分为三种:产卵的单孔类动物,如鸭嘴兽;有袋动物,也就是用育儿袋安置未发育后代的动物;以及胎盘动物,人类就属于这一类。马丁说:“所有这三个分支都存在冬眠物种。关于这一点,最简洁的解释是,我们的共同祖先是一种冬眠动物。”果真如此的话,我们的物种要想为应对蛰眠的生理压力做好准备,也许只需要改变我们已经拥有的基因即可。
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那场研讨会结束了四个月后, SpaceWorks发布了其人类蛰眠项目第二阶段的最终报告。这份长达 115 页的文件很坦率地谈到了未来面临的诸多挑战:比方说,布拉德福德和他的合著者承认,人们对冬眠会如何影响宇航员的认知能力知之甚少。但该报告亦断言,根据目前的研究速度,美国航空航天局最早可能在 2026 年就可以开始对德鲁的混合药物等冬眠技术进行人体测试。从美国航空航天局最近几个月启动的投资来看,该机构似乎有意促成这一点。
银河系的冬眠客
美国航空航天局不仅开始接受了这一点:即蛰眠对于让宇宙飞船更轻便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该机构也接受了布拉德福德的观点,也就是蛰眠可以帮助宇航员避免长途太空旅行会给人体带来一些困难。比方说,关于登陆火星,其中的一大变数是人类能否忍受银河系宇宙射线的破坏。人类在地球之所以安然无恙是因为有磁层的保护,像国际空间站这样的轨道飞行器也位于磁层之内。可一旦航天器飞出地球磁层,就没有真正的方法来躲避这些致癌粒子,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一种可延展的轻质材料可以屏蔽宇宙射线。但是,如果可以降低人体细胞活性的话,它们可能会对辐射产生显著的抵抗力。比方说,在 1972 年的一项实验中,科学家发现在冬眠时受到辐射的地松鼠比完全清醒的同类存活率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