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南: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朝信息渠道研究为例(5)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属于君主个人的信息渠道,像亲随、军 校、宦官、皇城司、阎门司、走马承受,还有一些来历不明不白的“伺察者”,这些都是可能直通皇帝个人的信息渠道。
在特别时期,比方说新皇帝登基,或者碰到日食、地震及某些重大事项,皇帝也会下诏“诏求直言”。宋徽宗刚刚即位不久, 出现了日食,徽宗就下了《求言诏》,他表示有什么问题尽管说, 咸听直言,毋有忌讳”;而且要求“布告迩遐,咸知朕意”。提意见的结果怎么样呢?当时上书和参加科举廷试的人,凡是敢于直言者,后来在政治风气转变时通通都被治罪。于是京师就流传开这样的顺口溜,说:“当初亲下求言诏,引得都来胡道。人人招是骆宾王,并洛阳年少。自讼监宫并岳庙,都一时闲了。误人多是误人多,误了人多少。”这么多人本来是为了响应《求言诏》,但当时这样一种政治环境反而把他们害了。
(二)禁中与外朝
日本学者平田茂树专门绘制过一幅“宋代行政文书流程图”。

邓小南: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朝信息渠道研究为例


宋代行政文书流程图
为什么要关注行政文书的流程呢?因为行政文书在中国古代是官方信息的重要载体。我们在图上看到的上下箭头,都是政务信息流通所经过的渠道以及流通的方向,有上行的也有下行的。正常情况下,当时上行下行的文书,大宗部分在宰相机构“二府”就处理了。神宗元丰之前,中书门下和枢密院是二府,相当于最高的中枢行政部门和军政部门,他们的首长就是宰相和执政。元丰以后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和枢密院相当于前期的“二府”。一些重要的信息经由二府报送到禁中(皇帝内廷),我们看到皇帝那里的上下箭头已经比较窄了。
内廷批下来的皇帝意见,大宗的当然是到了宰相、二府。但是我们看到示意图的右侧有虚线标注的箭头,写着“御笔、手诏”,就是皇帝亲手批出的一些条子,不想经过宰相的办事机构, 因为一层一层讨论起来很麻烦,为了绕开正式程序,他会派人直接送到某个部门去执行。这种情况历朝历代都不少见。北宋有几个皇帝爱批条子,比方说宋仁宗、宋神宗、宋徽宗等。仁宗的时候有官员给他提意见,于是他就表了个态,康定元年(1040)发布了一道诏书: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