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南: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朝信息渠道研究为例(6)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诏:“自今内降指挥与臣僚迁官及差遣者,并令中书、 枢密院具条执奏以闻。”上性宽仁,宗戚近幸有求内降者, 或不能违故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九)
也就是说,皇帝批出的条子(“内降指挥”),如果中书、枢密院觉得不合适,可以“具条执奏以闻”。所谓“具条”,是说要把官方条款、正式规定拿来,“执奏”是拿着批示的条子来报告,说明哪里不合适。皇帝为什么会表这个态呢?南宋史家李焘说,因为皇帝周围成天有好多人求他批条子,他自己顶不住,于是允许臣僚执奏再议。
那么,外朝的臣僚是否能够抵制皇帝的“内降”批示呢?这里有庆历年间(紧接康定之后)的一个事例:
(杜衍)拜吏部侍郎、枢密使。每内降恩,率寝格不行, 积诏旨至十数,辄纳帝前。谏官欧阳修入对,帝曰:“外人 知杜衍封还内降邪?凡有求于朕,每以‘衍不可"告之,而 止者多于所封还也。(《宋史•杜衍传》)
杜衍是吏部侍郎、枢密使,皇帝私自批出来赐予某人恩典的条 子经常送到他这里,杜衍一律搁置,攒到十几份,一并退给皇 帝,说这些都不行。当时谏官欧阳修入对,皇帝就问他:“外边的人是否知道杜衍把内降的条子都封在口袋里给我退回来了?” 皇帝解释说:“好多人都来邀求特恩,每次我都跟他们说杜衍那儿过不去,批了也没用,在我这里止住的已经不少了。”从这里我们看到内廷与外朝的关系,看到外朝官员对于“内降”的抵制;同时也看到,君主对于信息的外传是相当关切的,感觉非常敏感。
对于信息外传,朝廷始终有所戒惕。这种现象在南宋时更加突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时,宋金议和,胡铨等人都出面抗议。朝廷很严厉地下诏指责他们,说他们“导倡陵犯之风”, 蛊惑民众。到了宋孝宗的时候,周必大、金安节等人批评皇帝身边有一些佞幸近臣。宰相就把他们召来训斥,说他们是被人蛊惑了,在朝廷之上议论群起,不识规矩。
(三)朝廷与地方
当时设在朝中的通讯枢纽,是通进银台司与都进奏院。朝廷政令、四方章奏经由它们上传下达。宋廷向地方发布信息,其中 一个重要的文书载体,就是邸报。邸报就是政府公报,其中会刊布跟朝廷政治、军事、财政、人事等事务有关的一些重大事项。宋代基本上实行中央集权制,地方州、县官员的任免、考核都出自朝廷。当时官员分布的范围很广,而且层级很多,朝廷如何掌握地方官员的政绩或者他们任内的实际表现呢?这在当时是非常突出的问题。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当时考察地方官员的途径、 主要的信息来源。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