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语与黑话:从马丁·斯科塞斯到四川袍哥会|读刊(4)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穷街陋巷》(1973)剧照。
这种例子贯穿斯科塞斯的电影生涯——很少得到正面解释的暗语,询问方言和俚语意思的桥段,脱口而出的意大利语,路人甲的意大利语抱怨……这些语言不仅强化了移民的意大利身份、根深蒂固的移民社会组织,也总是伴随着重要的价值评判和出自移民社会道德准则的重要行为,譬如对传统意大利裔老妇对女性贞操的评论。语言的谜团不必得到解释,只要存在,便是身份宣言,也带着某种不需自辩的骄傲。
而在移民身份之外,斯科塞斯对纽约本地的俚语也研究颇深。在2002年作品《纽约黑帮》的DVD版中,他专门附上了八个章节的曼哈顿俚语词汇表(Five Points Study Guide),譬如英文中的“把手”(handle)用来指代鼻子,“兔子”(rabbit)则是粗人。如果曼哈顿的某个街头混混说自己去了寄宿学校(boarding-school),他其实是吃了牢饭。其中,黑话占比不少。
斯科塞斯执导的电影《爱尔兰人》(2019)剧照。
更有甚者,在斯科塞斯的最近一部作品、改编自小说的史诗式黑帮电影《爱尔兰人》中,影片开头显示的电影名就是一句黑话:《我听说你刷房子》(I heard you paint houses),指的是杀人时血会溅到墙上,也是原著名。上映后,网上出现了很多解析片中黑话的帖子。“糖果”(candy)被用以指代炸弹,“上学”(go to school)是坐牢,“木匠活”(carpentry)则意味着做棺材,也就是处理尸体——难怪独立写作人、流行文化评论人Armaan Babu认为,《爱尔兰人》创造了自己的语言,用安静的基调刻画了危险人物的微妙复杂。她指出,驾驭黑话涉及大量的修辞手法,这体现出黑帮领头人的高超语言技巧,“姜还是老的辣”。
中西相近的黑话规则:四川袍哥的隐语社会
据语言学专家勒斯洛(Wolf Leslau)的研究, 黑话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以标准语言为基础”,但“对其发音和字形进行各种改变”,上文中muccs便是意大利语进入美式街头英语的变形;二是在发音和字形上保持标准语言原状,但“赋予新的意思”,譬如《爱尔兰人》中的“刷墙”变成了杀人的意思;三是语言的借代,也就是借用其他行业的行话或俚语,《纽约黑帮》一片中曼哈顿俚语与黑帮黑话的大量重叠便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