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群山丨涌动(外一篇)(4)
2024-06-15 来源:旧番剧
人终将老去。生命的涌动却会一直延续。
再见语言
“先前我一个人打着伞在路上走了一大截,结果没下雨,太‘逞’了。”
“刚才我一个人举着伞在路上走了很久,其实没下雨。太丢脸了。”
以上是同样的意思。第一句话是来自我的家乡昭通的方言,第二句话是普通话的描述。这是前几天我整理电脑里的文件时,偶然翻到大一和当时男朋友的聊天记录里他对我说的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像是被瞬间戳中了一个点,整个人呆滞了,开始怀念起这个有趣的青年。
随后我把这句话发到宿舍的微信群里,3个北京姑娘一脸莫名其妙:“你发的这是什么?”
“你们不觉得这句话挺有趣吗?”
“什么嘛?看都看不懂。”
“……好吧!”
我常常会因为一些语言上小小的巧合或是错位而会心一笑。语言,转化成文字,再由文字来想象这个人说话时的样子,脑海里自动出现这个人的声音,多么有意思啊!由方言到普通话,再由普通话到方言,或者是由方言到方言……可以说是言无定格,随手可造。
我来自云南,能讲一口流利的云南方言,它属于西南官话里最重要的一部分。西南官话有很多部分是相通的,可能会有一些音调和词汇的差异,不过总的来说,会说一口流利云南方言的我在整个西南地区虽然不能说是畅通无阻,但至少可以说,不会因语言而带来窘迫感。
小时候,经常在电视上看“快乐声产线”工作室做的节目,这个工作室用云南各个地方的方言把一些经典电影及动画片重新配音,在电视上播放,小朋友们都爱看。我的童年就在这种奇怪的语言环境之下把整个云南各地的方言都听了一遍。我现在还依稀记得,小时候我爸听见我在吃饭的时候用昆明腔调对服务员叫出“小伙‘汁’”时,那一脸莫名其妙的表情……
而我,作为被这个工作室节目长期“洗脑”的观众,也是上了高中才知道,原来卓别林的电影是无声的。那个人,他不叫“小胡子”,而是叫卓别林……上了大学后,和同学闲聊才知道他们小时候看的《猫和老鼠》几乎是不讲话的,而我小时候看的《大洋芋和小咪渣》真是各种地方的云南话汇聚在一起的巨型喜剧;重庆同学说他们的重庆话版本是《风车车和假老练》。除此之外,原来《烧包谷》的正版是《兔八哥》,《小背时》的正版是《蜡笔小新》,《烧饵块》的正版是《杜皮和杜宝》,《老喳哇》的正版是《啄木鸟伍迪》……
不同地区之间的语言总是会有很多微妙的差别,我总结出,四川话婉转,重庆话软,贵州话硬,云南话嘛,就是土。云贵川就是一家,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在哪里生长,我身上就有哪里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