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心:《读书生活》所呈现的1930年代的“小市民”生活(7)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由于国共之间的武装冲突持续不断,村民被迫缴纳各种苛捐杂税以充当军费。除此之外,他们还要承担各种地租、利息与税赋。政府不断修建军用公路,沿途农民却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总之,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民却被要求忍受这样全面的冲击。
《读书生活》更以图像呈现广大中国人民的困难。杂志选用极具表现力的素描与木版画作为杂志封面和内容插图。例如,一幅题为《他们的野餐》的插图,描绘了两个赤脚的农民。他们蹲在树下,脸埋在饭碗里匆忙扒饭。另一幅题为《难民》的画,描绘了一个流离失所的农民家庭。全家四口人,男人在前面领路,背上的两个大麻袋里是全家所有家当。女人跟在后面,一只胳膊抱着幼儿,另一只胳膊挎着一大袋子衣服,一个小孩走在一边,牵着母亲的衣角。这些人都没有突出的特征。整幅作品无意描绘具体的个人,它是一个个逃难农民家庭的缩影。
1935年10月号的《读书生活》,封面是一长队难民争先恐后上火车的情景,这些难民主要是妇女和儿童。之后一期的封面则描绘了一群在天亮时分离开家乡的村民。他们用扁担挑着行李,正小心翼翼地蹚过一条涨水的小河。同一期刊登了一幅木版画,画上是一艘挤满了人的小船,飘零在波涛汹涌的河流上。黑压压的人群静静地拥挤在狭窄的空间内,白色的浪花猛烈地拍打着脆弱不堪的小船。
30年代中期,《读书生活》向读者呈现着洪水、饥荒、贫穷、绝望的场景。《读书生活》是当时重要的左翼刊物,它严肃的风格和朴素的外观,与同时代中产阶层习见的其他杂志——比如《良友》以及它的全版彩色女子照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叶文心:《读书生活》所呈现的1930年代的“小市民”生活


《良友》杂志
《良友》以大篇幅刊登商业广告。《读书生活》没有广告,最多印一些新书的通讯。如果说《良友》和类似的杂志代表了中产阶层的消费主义,《读书生活》则在意识形态上反对资本主义下的消费。30年代上海发行的600多种杂志中,《读书生活》和《良友》可以说是在意识形态光谱上居于最激进与最保守的两个极端。
尽管意识形态上截然对立,《读书生活》和《良友》却有一个共同点。两份杂志都通过图片和故事来呈现理想的小家庭,并以此来传达自己的理念。换而言之,两份杂志的种种内容都以小家庭中的婚姻纽带、亲子之爱、物质需求与道德期望作为潜在主题。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