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心:《读书生活》所呈现的1930年代的“小市民”生活(8)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这两份杂志中所呈现的小家庭自然又有所不同。《良友》中的小家庭是私有制下消费的中心、舒适的港湾,而《读书生活》则凸显这些小家庭的脆弱性,在经济萧条、大战在即的时代背景下苦苦挣扎。《良友》鼓励读者想象一种安逸满足的生活,《读书生活》则抨击这种盲目的自信,渲染出艰难困苦与危如累卵的氛围。《良友》讨论青春、健康与长相厮守,《读书生活》则聚焦疾病、饥饿、死亡与贫穷。《读书生活》刊登的木版画,描绘的是苦难的农民。它不仅提醒读者们城市之外的现状是一片混乱,也预示着城市安稳的生活终将遭受严峻的考验。
尽管在表现形式方面有所不同,《良友》和《读书生活》却有一个共同的预设,它们关注的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作为家庭成员的个体。虽然《良友》推广时尚女郎的形象,但它要呈现的却不是独立的女性;它呈现的是备受宠爱的妻子与娇生惯养的女儿,以及她们在现代经济体制下可以获得的物质生活。同样,《读书生活》要呈现的并不是贫穷本身,而是苦难如何剥夺了孤儿寡母的依靠。幸福也好,痛苦也罢,无论是《良友》还是《读书生活》,小家庭已经是个人与时代的连接点。这一点在《读书生活》的文学版与《读者问答》专栏中最为明显;在与读者的对话中,编辑们将这些人事、家庭与世界上正在发生的种种变化联系起来。
困境
在《读书生活》的表述中,那种生活优渥的资产阶级家庭既是温馨的港湾,也是相濡以沫的情感归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人们感觉到了自身的存在,以及自己所处的位置。家庭也是一个经济单位,满足成员的物质需求。
同时,家庭成员之间,不仅分工明确,而且尊卑有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成员承担了不同的角色。在当时的人看来,家庭内部的差异是自然而然的,是不可抗拒的;它是个人价值观的基础,也决定了个体在更大世界中的目标与期望。
家庭成员根据性别与年龄的差异,担负起不同的家庭职责。为了担负这些职责,不同的成员又必须展现不同的特质。成年男性是家庭中的父亲和支柱,是家庭的决策者、保护者,以及经济来源的提供者。因此,一个好父亲必须努力工作,并处理好家庭的对外事务。女主人要承担照顾家庭、抚养孩子和教育后代的责任。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不仅要努力工作,还要具有节省、忠贞和自我牺牲的美德。在这一家庭结构中,孩子们主要负责懂事听话。一个好孩子必然忠于家人,接受家庭的命运。
《读书生活》告诉读者,上述家庭关系与成员责任关乎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根本。在一个健康合理的社会中,一个人人都好的好家庭必须要能获得好的回报。家庭与社会之间有一种隐性的契约,美德与辛勤必须要换来家庭的延续。如果这种连接断裂了,不仅会给家庭成员带来相当的痛苦,同时也意味着整个社会制度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公正问题。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