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心:《读书生活》所呈现的1930年代的“小市民”生活(9)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读书生活》的小市民论述,有几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这些论述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所谓的痛苦,正是因为达不成中产阶层理想化的小家庭。每个叙述中的主人公都有名有姓,都有工作与家庭,仿佛是真实人物讲述真实经历。然而,故事中的人物却少有个人化的突出。他们到底是谁,成为无足轻重的问题。他们的故事旨在典型性地勾勒出生活依据理想应当是怎样的,结果在现实经历中那些理想又如何化为泡影。
以王平的故事为例。王平是苏北盐城人。那年他还不满6岁,家乡闹饥荒,父母决定逃难。他们收拾包袱向南,从一个城镇流浪到另一个城镇。
夫妇两人随地在田间打零工。他们种庄稼,收割稻谷,给稻谷脱壳。他们努力劳动,克勤克俭,就为了存下一些盘缠,可以去到下一个市镇。五年后,他们终于渡了江,在长江以南的一个小镇上住了下来。
两年过去了,王平的父亲存了一笔钱,成了一个街头小贩。他把家庭的所有积蓄都投入了这份生意。每天早上,他步行20里,在天亮前来到县城,购买50斤到60斤重的糖果及各种日用百货,再用扁担挑着货物走回小镇。
王平的母亲在街角看货摊。王平则沿街叫卖糖果,把糖果卖给那些因工作脱不开身的人们,以此招揽更多生意。王平回忆说,他们生意很兴旺,因为他的父母“乐于助人”,父亲“勤俭持家而且兢兢业业”。整个家庭一天到晚辛勤劳作。他们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有一段时间,收入逐步增加。
于是王平的父母决定租一家店铺来做买卖。和以前一样,父亲每天都去县城,母亲照看店铺,他到街上卖糖果。为了付租金,父亲增加了额外的行程,挑着货篮到偏远的乡村贩售。一年两次,在播种和收获的季节,人们都在田里劳作,王平的父亲早晨3点起床,独自来到县城,购买充足的腊肉和鱼干,随即匆忙来到村子,正好为农民提供早餐。这些鱼肉总是很受欢迎,王平的父亲对市场的细心观察取得了成功,勤奋和精明有了回报,老王让整个家庭过得越来越好。
王平15岁了,进了当地公立学校的识字班。店铺每天的营业额超过了1000个铜板。王平的父亲觉得,在这里,自己的诚实与勤奋换来了人们的尊敬和认可。
王平父母决定要第二个孩子。从这个时候起,这个家庭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在他母亲怀孕和分娩时,王平的父亲照料着店铺。他依然每天去县城,但也要照看妻子和新生儿。这些工作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宝宝还没有长大,父亲就因病离世了。
王平父亲的葬礼体面而且合乎身份。然而葬礼耗尽了全家的积蓄,从此这个家庭每况愈下。由于不能支付房租,王平母亲关了店铺,搬回了街角,也就是几年前他们摆摊的地方。而王平每天天亮前就必须去县城购置货物。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