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哲思享|张建军张顺:条件句的语义排歧与假设性思考的量化机制——五论从形式蕴涵看“实质蕴涵怪论”(6)

2024-09-29 来源:旧番剧
而通常人们认为(8)在自然语言中明显为假(即它的否定式明显为真),乃因为人们通常并不是将之作为表达条件命题的实质条件句使用的,而是用作一种特殊的概括性条件句。而能够更恰当地逼近人们通常直觉的,应属以“时刻”为受限量化域的第欧多鲁式形式蕴涵:对于任一时刻t而言,如果在t时刻爱因斯坦还活着,那么在t时刻孙中山还活着(可符号化为t(At→St))。我们很容易找到这样的时刻常项T,使得“在T时刻爱因斯坦还活着”为真而“在T时刻孙中山还活着”为假,从而对上述“为假直觉”做出了清晰的逻辑刻画。
注释
③如《层级论》所说,我们认为王一奇教授将material implication译为“实然蕴涵”,应当是一种更切合中文语义的译法,但我们根据从众原则仍使用“实质蕴涵”译法,并将直接表达实质蕴涵命题的条件句称为“实质条件句”。而王一奇教授所称的“实质条件句”(substantive conditionals),按其界说是指在自然语言中表达假设性思考的条件句,可改称为“实际条件句”。
我们非常赞同王一奇关于蕴涵怪论问题导源于“古典逻辑(即我们所谓经典逻辑)”之“误用”的说法,但我们对这种“误用”的理解与其有所不同。在我们看来,这种“误用”的原因,乃由于上述两大层面混淆所造成,而在澄清混淆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逻辑刻画解决怪论问题,其结果是对经典逻辑法则的基础性与普适性的维护;而王一奇与许多当代条件句逻辑学者一样,认为“怪论”的出现表明经典逻辑法则在分析自然语言的大量条件句时“失效”,从而否定了经典逻辑法则的基础性与普适性。我们认为,这种分歧仍源自是否能清晰地区分条件句与条件命题、命题与命题函数,以及是否将形式蕴涵理论自觉地运用于分析自然语言条件句的逻辑机制。这在关于著名的“吉利斯反例”的分析上,可以得到清楚呈现。
所谓“吉利斯反例”,是吉利斯(D.Gillies)在2004年发表的一种旨在否定实质蕴涵理论在日常语言条件句分析上的恰当性的思想实验。王一奇将之精彩地改述为如下“官邸谋杀案”:官邸主人被杀了。根据警方的初步调查,犯罪嫌疑人只有三个,分别为内勤人员中的管家、外勤人员中的园丁及司机。警探迪特的助理艾司进一步追查,确认了管家不在场的证明,得出如下结论:
(9)如果官邸主人不是园丁杀的,那么是司机杀的。
但是当迪特进一步审视管家的不在场证明,发现了艾司没有注意到的破绽,推翻了管家不在场证明,从而做出艾司的断言(9)是错误的结论,即得: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