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科幻中的经济问题(3)

2022-11-04 来源:旧番剧
作为《星球大战》的思想始祖,《基地》系列在这方面的严谨更不在话下。在《基地与帝国》中,陷入全面政治危机和社会倒退的银河帝国,失去了确保其官方货币价值的能力,而作为替代的则是在瓦解的帝国残躯上崛起的大小封建主们私自发行的各色钞票——这些“代用品”货币虽然不以国家信用担保,但却与另一样东西:封建主们的土地及其出产物挂钩。虽然这种设定看上去有那么点儿“强行中世纪”之嫌,但只要仔细想想,便不难发现其合理性。无论技术发展到何等程度,只要土地仍然存在生产资料这一属性,以其作为价值担保就是可行的。而由于土地天生具备的可再生性这一特点,在社会整体倒退的大环境下,它完全有可能成为比冰冷的贵金属锭更加有效的保值手段。
相较之下,作为本该比太空歌剧“严肃”得多的赛博朋克的早期代表作之一——尼尔·斯蒂芬森的《雪崩》在与货币相关的细节上却出现了一点儿疏忽:为了体现在信息化时代“去中心化”浪潮下传统国家政府的窘境,小说中曾经多次出现主角用以“亿”为单位计算的美元付账或者行贿的桥段——当然,斯蒂芬森这么写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夸耀主角富可敌国,而仅仅是因为在那个灰暗、嘈杂而混沌的世界中,这种由联邦当局发行的货币早已贬得一文不值。
如果仅就贬值这一点而言,像这样的桥段倒也不算多么耸人听闻。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与贵金属储备的脱钩,几乎一切主权国家的货币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都在不可避免地贬值。要知道,在金雀花王朝初期,年收入十英镑的家庭就可以算是富豪,而在19世纪末,百万美元——这在现代不过是许多硅谷员工一两年的工资与奖金总和——则是超级富翁阶层的公认门槛。而在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发生时,指数级的货币贬值也并非不可能,一战后的魏玛共和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换言之,至少单从理论上讲,美元在未来要想贬值到《雪崩》中的程度,倒也不是绝对不可能。真正的问题是,在这种情况下,主角为什么还非要使用美元不可?按照小说中的设定,彼时的联邦政府(以及地球上还在挂牌开张的每一个主权国家政府)都已经在实质上沦为了或大或小的“二流公司”,而实际掌握着行政、司法与社会管理权力的是大大小小的“特许城邦”。在这样的状态下,那个除了名义上的合法性外早已失去了几乎一切的政府的信用水平显然可想而知——在中世纪,铸有神圣罗马皇帝头像的金币和银币确实可以在帝国的每一个公国、侯国、伯国、自由城市和骑士领里流通,但那毕竟是真金白银,是具有无可否认的自身价值的“天生的货币”,而《雪崩》中的电子美元甚至连纸片儿都不是,而仅仅是一连串从内到外都已经丧失了价值的数字——要知道,过度通货膨胀后的纸币起码还可以拿来当柴火烧,而电子货币连这样的用场也派不上。
猜你喜欢
动漫推荐
免责声明:动漫番剧数据来源网络!本站不收费,无vip,请勿上当!

www.jiufanju.com-旧番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