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科幻中的经济问题(7)
2022-11-04 来源:旧番剧
当然,这些伙计们并不是在这里谈生意的,而这些各色各样的“同盟”们所能做的事也已经远远超出了“做生意”的范畴——它们拥有自己的警察力量、舰队、国家机关以及相对应的政治权力,除了以追求经济利润为目标这一点之外,事实上已经与主权国家无二无别。这样的状况看上去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在刚刚过去不久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中,具有国家机器性质的各色公司,可是委实出现过不少:从最为有名的东印度公司(包括英国人与荷兰人的)到19世纪末出现在非洲的诸多“特许开发公司”,甚至是主要在拉丁美洲“香蕉共和国”经营业务的“联合果品公司”……直到殖民主义体系瓦解很久后,在实行伊利里亚式资本主义的南斯拉夫联邦,这样的“国家-企业缠绕现象”还仍然以特殊的方式存在着。
在缺少经商传统、习惯于将商业视为“末业”的中国人眼中,这种“化商为国”的现象显然是难以理解的。但事实上,正如一切政治问题的本质都是经济问题一样,商业与政治从来都是一对无法脱离的孪生子。当最初的商业出现时,防范暴力掠夺、保护财产就成了商人们安身立命的“硬”需求;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规模的扩大,如同章鱼的触须般铺展到世界每个角落的经济链条更是无时无刻不需要保护—— 一次偶尔的社会动乱很可能就会让原材料产地停止输出,一场战争可能会让整个贸易路线沦为死胡同。高昂的掠夺性关税、宗教仇恨、民族矛盾,更是成了商业活动中无处不在的“地雷”。因此,持剑甚至持权杖经商也就成了庞大的商业公司在近代的自然选择。在某些“复古”气氛浓重的太空歌剧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西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在太空中的影子:《沙丘》中垄断香料的大家族几乎就是早期西班牙、葡萄牙的“特许经营”公司(往往由卡斯蒂利亚的封建贵族家族控制)的翻版,而《基地》中端点星的那些可以只手翻云覆雨的“商业王侯”们则是活脱脱的东印度公司太空形态。
不过话说回来,《星球大战》中的各色“联盟”“行会”,严格来说却和《沙丘》《基地》中的“表亲”们并不是一回事。与处于半无政府状态、酷肖18、19世纪地球的《沙丘》和《基地》中的银河不同(《沙丘》故事背景里的皇帝准确来说不过个掌握了最强大武装的封建主,而《基地》中的银河帝国已经衰败不堪),由于银河共和国这个掌握着立法和司法权的头号话事人的存在,《星球大战》中的银河更像是现当代的“更有秩序”的地球,尽管法律与规则并非处处有效(塔图因就是个典型例子),但无论如何,在自上而下的相对有序状态中,“持剑经商”已经不再是普遍存在的刚需了。此时,政商一体的企业假如出现,也只可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地区生产力高度发展后的结果:随着生产力的发达,尤其是计算能力和算法的突飞猛进,由此产生的大型企业联合体势必越来越全面、彻底地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细微角落,并进而替代政府机构原有的提供社会服务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