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盘古大羊“换”亲到兑需演化看中国三大文化体系生成(9)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但人类在没有开创跨部落、跨血缘关系找“合“力前,受传统“丛林法则”驱动,向内单一方向寻“力”,最终必然会向极权的“神”力去求。而神奇的中国社会在“地缘经济”开端就以“合作”为引导,并坚持在向异族“求亲”、“求合”中走出了一条唯物信仰引导的路,成为人类文明持续的标杆。
“和平合作”是人类需求通往高效满足之道的基础。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在20世纪初,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动机和人格》等书中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成为人类工业时代的引导。而其前身还有英国功利主义先驱杰里米·边沁的观点和更早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引导。如果再向前则可以看到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身影。
而在中国较远处的历史中可以看到大儒王阳明著《心学》关于“人性是坚如磐石”的观点。显示人类沿生存优化找高效发展的愿望是不会变的。
而孔子是在“人 需=儒”的关系中建立学说的,儒学、儒术,即“需学”。由此,美国历史学家杜兰特称孔子是人类首个伟大的思想家。显然,孔子“需学”理论要比马斯洛早了二千多年。那孔子是否就是中国需求理性的起点呢?
难以想象的是,孔子作为中国古文化集大成者,却没有留下一本由他署名的著作。 其实孔子清楚,他的文献,尤其是《易传》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先古文化基础上的再创。于是,孔子自觉不能有贪天之功,却成就了一位中国顶尖的文化圣人和世界首席文化名人。
从孔子创立儒学和“扣其两端取其中”的方法论在大禹“允执厥中”关系的升级中可以看到孔子传承中国古文化体系思想引导的方向和他思想的光芒。
在孔子人生关系中曾显示,他拜同时代的周王朝图书馆长老子为师的故事。而老子图书馆里躺着的,有他先师的传承。其中让孔子推崇的正是比他早600年周公旦的“需学”理论。
周公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在文王作《周易》时有了“需卦”之辞(大象辞)后,他进一步做爻辞(又称小象辞)。他对文王《周易》第五卦,“需”卦,这样解释,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白话文解,孚,是指俘获、获得的意思。当你获利后,需求就得到了满足。人获得了光显。贞人认为你大吉,可以让人生走得更远。
这显然与孔子关于“君子当自强不息”关系是相对应的。孔子似乎从周公旦“需卦”爻辞关系中看到了“需学”思想的源头。于是,把周公认作为儒家的始祖。
但事实上,至少周公只是为他父亲文王《周易》“需卦”做“注”的。而周文王被囚羑里时,是将先人《归藏》易卦爻梳理后,将“需卦”调到了一个国家治理关系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了。这样,不但周公不是原创,就连文王也是一位传承再创者。那么,上缘先师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