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盘古大羊“换”亲到兑需演化看中国三大文化体系生成(8)
2023-06-03 来源:旧番剧
对远古人类社会关系的追索,是很难像生物性演化痕迹那样容易的。王国维先生用“两重证据法”对考古虽有大幅进步,但“疑古”现象依然存在。今天我们用“多重证据法”加DNA、同位素测年等科学技术的配合,让史前依稀的人类轨迹显形并变得更可辨。
做股票知道,代表收益好坏有一条年线。在年线上方走叫牛股,在年线下方走叫熊股。而中国文明史长达万年。如果以百年设一点成线,那也有100多个点。中国历史上所谓分分合合,其实显示的是社会沿这条百年线的上下波动而已。治理好的线上走,治理不好的线下走。持续线上走的千古一帝在上万年中算下来也有10来个。而史前“三皇五帝”开头的正是盘古。神奇的是,中国能成为千古一帝的,几乎都是向盘古学习的。他们共守“合作”之道,让“分”的野马一再回归文明之道长达万年至今。
生存力源于生产力。
1800年前吴国徐整将中国史前“三皇五帝”关系编为《三五历记》,其中把盘古开天辟地的时间陈述为1.8万年。这可能是个虚数。但如对应北方山顶洞人和更早云南人、江南“仙人洞”人类的时间却是个实数。
沿《易经》显示的中国社会生产力进步关系可以追索到这个不同阶段历史的痕迹。古《易经》文本,其时代的应用关系是远去了。但其历史传承及参考指导意义还在。
由盘古发端的社会生产关系形成了一条“易道”,由此道理性引导中国社会持续地向合作要效率的文化,让中国历史统一在唯物轨道上的持续演化。如果将中国社会连续的生产关系由近及远的推演。那么,是由孔子社会综合的《易传》到文王人文关系的《周易》再到女偃金融关系的《归藏》到伏羲女娲畜牧农耕的《河图、洛书》,最远处是盘古围猎的《连山》。而其中文字是从大禹九州统一后部落之间融合起来的。之前的部落传承可能就是几个刻画符号,更早的或只是类似一张盘古围猎图而已。
小结,从盘古围猎开启的,由不同时期“地缘经济”升级总结的《易经》,形成了中国社会特有的在和平合作中找高效发展之道的“易道理性”。
三、中国信仰追随生存优化
马克思“唯物史观”,把人类社会从头到尾分为原始、奴隶、封建和资本、社会、共产主义六个历史阶段。并把最终理想的社会制度锁定在唯物关系的“按需分配”上。
这是空想还是历史必然?
是否可以找到实证来证?
如果人类演化从起点到终点的“生存优化和发展效率”问题基本不变。那么,贯穿这个问题的需求自然也不会变。显然,需求就是人类社会演化的“DNA”。